彼时新冠发病规律、预后和死亡尚不明确,没有采取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
研究在2020年2月2日-2月15日入组284例患者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植物医学期刊Phytomedicine。
研究主要数据如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连花清瘟提高了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的消失率(91.5%vs. 82.4%)、CT好转率(83.8%vs. 64.1%)和临床治愈率(78.9%vs. 66.2%)。连花清瘟在转重症率和病毒检测方面没有达到显著优势。
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袁雅冬主任通讯作者关于连花清瘟预防新冠密接/次密接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发表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上。
该研究为开放标签、对照试验,在2021年2月2日-2月24日入组1976例新冠密接或次密接者。
1976例中,有66例为密接者,1910例为次密接者。研究的主要重点为隔离期或医学观察期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结果表明,连花清瘟组有3例核酸检测阳性,对照组有10例检测阳性,连花清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了76%。
从亚组来看,连花清瘟组3例阳性均为共处封闭空间型密接/次密接,对照组中5例阳性为共处封闭空间型,另外5例阳性为医护人员。连花清瘟组31密接者出现2例阳性,1070例次密接者出现1例阳性。对照组35例密接者出现4例阳性,840例次密接者出现6例阳性。
连花清瘟还有多项小规模的治疗随机、对照临床,总体来说结论类似,即减轻症状,但没有达到转重症率的显著性差异。最新的一篇综述文章,则对这些RCT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通过入选5个RCT临床的荟萃分析,研究者得出连花清瘟降低转重症率的结论。 总结连花清瘟的临床多为随机、对照临床,没有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治疗性临床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得到症状减轻的结论,但没有得到转重症率的显著差异。预防方面,1976例入选者中66例为密接,1910例为次密接,得到连花清瘟降低阳性率的结果。不过由于不是双盲试验,密接者类型差异也很大,密接/次密接者预防效用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连花清瘟的抗病毒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临床中症状改善达到显著性差异,但病毒检测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效用是对因治疗还是对症治疗也无法明确。
文章来源于医药笔记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