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能源、金能科技2021年年度报告及项目进展
发布日期: 2022-04-25 08:25:38 来源: 弗戈工业在线

近期,东华能源、金能科技相继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两家企业2021年业绩如何?主要项目进展情况怎么样,我们一起看一下。

东华能源2021年业绩及最新项目进展

东华能源(SZ 002221,收盘价:8.24元)4月20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约263.67亿元,同比减少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减少5.82%;基本每股收益0.7233元,同比减少5.78%。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17元(含税)、不送红股、不转增。

随着宁波二期 PDH 和宁波三期 PP 项目分别于 2021 年 2 月和 6 月投产,公司已拥有 180 万吨 PDH(张家港 60 万吨、宁波 120 万吨)和160 万吨 PP(张家港 40 万吨、宁波 120 万吨)的产能。从不同产品收入同比变化来看,2021年PDH和PP放量,贡献当年两个领域收入的增量,其中丙烯收入14亿,同比增长0.6%,PP收入为85.5亿,同比增长29.8%,另外,副产氢气板块收入则直接暴涨75.6%,业绩体量开始凸显。

东华能源PDH副产氢气,具有低成本、高纯度的优势,且贴合长三角港口消费市场,应用场景极佳。

目前公司张家港和宁波基地以及茂名项目 1.1 期的PDH装置可每年共副产氢气 12 万吨。公司现阶段氢气销售以工业客户的管道气为主,并结合下游需求逐步打开市场。

另外,公司茂名一期(I)项目 60 万吨 PDH、40 万吨 PP装置预计 2022 年投产;一期(II)项目(60 万吨/年 PDH、2*40 万吨/年 PP)也已取得PP能评和环评指标。

围绕丙烯产业,聚焦丙烯腈、生物航煤

公司的下一步的战略依然是围绕丙烷、丁烷及乙烷等资源,发展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氢能综合利用,特别聚焦两大万亿级产业:

一是高分子复合轻量化材料,比如 PP 与碳钎维复合是未来最好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为此,在茂名投资建设一套 26 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一套 60 万吨/年的 ABS 装置及配套装置。

东华能源丙烯腈一期项目已于2月28日开工,包括1套26万吨的丙烯腈装置及1套60万吨的ABS装置,总投资7.36亿,2022年计划投资2亿,计划2023年建成投产,主要建设公司为茂名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根据之前公司发布的公告,第2套26万吨的丙烯腈装置根据一期项目建设进展及审批情况而定,两期总投资65.5亿。

二是与霍尼韦尔合作,利用氢气加地沟油生产可持续生物航煤(简称 SAF),这是唯一可行的航空业减排方案,相较于传统燃料,可减少约 83%的碳排放。公司先行在茂名投资 100 万吨产能的 SAF 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 240 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2月25日,公司与霍尼韦尔 UOP 环球油品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将在广东省茂名市建立绿色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两套年产 50 万吨的 Ecofining 工艺装置。该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第一套装置计划于 2023 年投产。

PDH产能存过剩风险,东华独具原料供应优势

针对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东华能源理性判断认为,中国 PDH 跟风投资严重,但很多项目条件欠缺,如没有码头,很难成长。从需求端分析,PP 从净进口转化为净出口,从全球来看并没有过剩。东华能源作为最早进入 PDH 行业企业,历经磨练,形成了特有的应对优势:

(1)具有原料采购传统强项,特别是 FOB 采购模式下,锁定北美和中东 LPG 资源,利用船货结合、库存优化和套期保值的方式,大幅降低了丙烷采购成本。比如 2021 年四季度,在丙烷成本持续高位的大背景下,公司原料采购价相比市场平均水平低 5%左右,约 300 元/吨以上;

(2)公司将继续发挥集约化经营的优势,规模化扩张并未引起销售、运营成本的同比例上升,相反单位成本不断降低;

(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公司在氢能下游的布局日趋完善,很可能成为“为氢而脱氢”的先行者;

(4)通过近年的努力,东华能源逐步打开国际市场,随着创建的国际化“聚烯堂”电商平台投入使用,出口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金能科技2021年业绩及最新项目进展

金能科技(603113.SH)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9.76亿元,同比增长58.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5亿元,同比增长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7亿元,同比增长1.36%。基本每股收益为1.11元/股。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5元(含税)。

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增长,主要系金能化学项目投产,新增产品收入;同时,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 5.12%、1.36%,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盈利水平提高。分产品来看,其中,烯烃产品营业收入15.56亿元,报告期内烯烃产品产量为23.45万吨,销售量21.52万吨。

金能科技主要产品产业链

PDH及聚丙烯项目进展

公司青岛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主要包括 90 万吨/年丙烷脱氢与 8×6 万吨/年绿色炭黑循环利用项目、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60 万立方米地下洞库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全面投产。建成的 PDH 丙烷脱氢装置是目前全球首套单体最大的装置,采用Lummus Catofin工艺,PP 装置一期采用 Basell 公司 Spheripol 工艺技术,单线产能 45 万吨。

项目二期包括90 万吨/年丙烷脱氢、2×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装置,其中,PDH装置仍采用Lummus Catofin工艺,两套PP装置则分别采用SpheriPol 和 Spherizone 工艺技术,其中 Spherizone 技术工艺是 Basell 公司开发的最新一代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截至目前,二期项目 90 万吨/年丙烷脱氢、2×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已全面展开,正在抓紧前期筹划,计划于 2023 年第四季度相继投产。

氢能业务

金能科技2021年8月16日公告,金能化学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及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加强氢能综合利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对金能化学生产的工业副氢进行提纯、压缩、储运、充装,全面配套氢能交通产业发展,逐步扩大氢能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化工产业链,提升工业副氢附加价值。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已率先开启氢能公交示范运营模式,并计划至 2035年底全区建设加氢站 25 座。公司两期共 180 万吨 PDH 能副产大量氢气,本次合作有助于提升公司工业副氢附加值。

光伏发电业务

2021 年 8 月金能化学投资建设金能沐官岛渔光互补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包含 1000MW 海上光伏发电装置、配套 100MW/200MW 储能设施,兼容发展海水渔业养殖和生态旅游;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前)7.6%,优化公司电源结构的同时,也可为公司大炼化抵消碳排放指标,顺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标签: 东华能源 金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