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能化学90万吨/年PDH装置改造成功,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
发布日期: 2022-06-10 07:18:13 来源: 弗戈工业在线

90万吨PDH装置改造成功

截至6月7日,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全球最大9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丙烯塔经节能增效改造后,已连续稳定运行满18天,标志着该改造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据介绍,该装置采用Lummus的Catofin工艺,是全球首套,也是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PDH装置。与改造前相比,该丙烯塔效率大幅提升,回流比降低20%,同时分离精度显著提升,丙烯产品含量超过99.6%,塔底丙烯含量由改造前的1.5%~2%降至0.5%以下,大幅提高了丙烯收率。

丙烯塔是PDH装置的核心设备。据介绍,金能化学丙烯塔上塔直径为11.3米,下塔直径为11.9米,均采用六溢流塔板设计,塔板设计难度大,对分离效率要求高。

此次金能化学PDH装置丙烯塔节能增效改造采用了北京泽华化学工程有限公司的ADV-TDD专利技术。该技术是在经典的ADV高效塔板基础上,结合了北京泽华最新开发的具有精确分配液体功能的悬挂式降液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效塔板技术。与ADV塔板相比,ADV-TDD型塔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量,塔板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尤其在四溢流和六溢流塔板应用上,效率优势更加突出。

北京泽华技术负责人介绍:“多溢流塔板实现最优的分离效率,需各鼓泡区液气比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各鼓泡区的气体和液体进行精确的分配。塔径越大,塔板溢流数越多,这种精确分配的必要性就越大。塔板能通过降液管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对各鼓泡区液体的精确分配,使各鼓泡区的液体和气体完全匹配,保证各鼓泡区液气比相同,从而实现多溢流塔板效率的最大化。”

装置运行结果显示,丙烯塔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实现节能和提质的双目标。

随着丙烯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氢气副产方式更为绿色,PDH装置大型化成为一个趋势,超过90万吨/年规模的装置已在规划中,这也意味着将出现更大尺寸的丙烷丙烯分离塔。北京泽华第三代高效塔板技术尤其适用于这种多溢流数的大型及超大型塔。

二期90万吨PDH全面展开!"锚定"2023年Q4

另外,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18日举行业绩说明会,截至目前,公司二期项目90 万吨/年丙烷脱氢、2×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已全面展开,计划于2023 年第四季度相继投产。

金能化学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已开始动工建设,项目包括90万吨/年丙烷脱氢、2*45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

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采用Lummus公司的Catofin成熟技术。

两条聚丙烯装置分别采用了Basell公司的Spheripol和Spherizone工艺技术。其中,Spheripol工艺技术,可生产均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抗冲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Spherizone技术工艺则是LyondellBasell最新一代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采用第四代和第五代高效载体的Z-N催化剂体系及先进的添加剂体系,采用气相循环技术,可生产兼具韧性、加工性又具有高结晶度和刚性的更均一聚合物。

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后,金能科技将形成丙烷脱氢180万吨/年、聚丙烯135万吨/年、焦炭150万吨/年,炭黑76万吨/年等产品矩阵,助力公司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首艘丙烷VLGC靠泊!打通原料供应

2021年8月20日,装载着47000吨丙烷的“GAS SUMMIT”轮成功靠泊青岛港董家口港液体化工码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顺利打通卸船流程—冷冻丙烷直接通过约15公里的管廊进入金能化学60万立方米的地下洞库。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建设规模为5万吨级和2万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各一个。码头泊位总长度458m,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14.3m,前沿停泊水域宽度74m;回旋水域设计底高程-15.3m,回旋水域直径460m;可满足一艘5万GT船型靠泊,或满足一艘2万GT和一艘5千GT船型同时靠泊;码头全年在港作业天数可达326天。

码头的投用,标志着金能化学48万吨炭黑、90万吨丙烷脱氢、45万吨聚丙烯的一期项目全部投产运行。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标签: 金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