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雷雨天气频发,公开信息显示,一些地方在雷雨交加的天气状况下仍在室外开展核酸检测,出现安全隐患。
此前,已经有多地披露,安徽芜湖、云南丽江等地发生了空旷户外雷电伤人甚至致死事件。
对此,专家表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尽量不要在室外聚集。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陆高鹏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极端天气频发,虽然在城市广场活动被雷电击中的可能性较低,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因此需要人们提升安全意识。”
雷电时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雷暴云产生的闪电分为三种,即云闪(包括云间闪)、地闪、云顶放电(如蓝色喷流或红色精灵)。
雷电产生的高温和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而全球变暖,雷电气象也可能增多。
早在2014年,《科学》杂志就发表文章称,全球温度增加会导致雷电频次增加,每增加1摄氏度,雷电的频次会增加约12%。据此估算,如果在温室气体等高排放情景(RCP8.5)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增加4摄氏度到5摄氏度,那么全球雷电频次会增加50%左右,雷击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在雷电大风天气下,肯定不适宜在户外聚集活动,因为容易形成局地最高点。如果确有需要,可以在室内,或者有建筑物庇护的空间里,比如搭一个雨棚,或者楼道边上,主要原则是避开可能吸引雷电的导体。”陆高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尤其要远离树木、高压线等物体。在雷电突发时,可以尽快躲进就近的建筑物或者车内。”
陆高鹏表示,雷电灾害在一些山区更易频发,比如一些农户在户外作业时,当天气情况突变时,容易遭遇雷电袭击,但这些事件很多时候没有引起重视。
他呼吁,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突发气象的预警,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预警方面,气象部门现在的预警技术已非常完善,可以及时发布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只在网站上发送,或者发送到单位,而没有通知到人,在这些信息传递的环节上,还需要完善。”陆高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针对近期各地核酸检测可能造成人员在户外聚集的情况,陆高鹏建议,可以在户外安装的大屏幕上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并安装大喇叭,当天气异常时,及时通知人们疏散撤离至室内。
标签: 空旷场地被雷击中概率多大 空旷场地被雷击 被雷击中 空旷场地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