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速讯: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沙普莱斯两获诺贝尔化学奖!
发布日期: 2022-10-08 16:44:45 来源: 弗戈工业在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Part I - RING
众所周知,成环是碳元素的化学——有机化学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领域。 相对于其他元素而言,6号元素碳具有合适的原子半径与电子结构,其 化学键的 丰富性使得含有碳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种类仅以周期表一席之地,便占据了人类已知的绝大多数。同时,碳元素以并不算高的地球元素丰度构建出如今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也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有机物中,一大类代表性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或杂原子构成的环状化合物。事实上,蛋白质的组成——21种氨基酸中,就包括了5种环状化合物;以及在遗传因子的载体——DNA中,脱氧核糖与全部的ATGC碱基中均含有一个或多个环系。 现今已修正为21种氨基酸,增加了一种含Se的氨基酸 DNA与RNA的碱基结构(ATGC/AUGC) 在各种大小的环状结构中,五元环与六元环是最为常见和稳定的两种环系,在千百万年来的化学进化中,生物体内也积累了海量的环状生物活性分子;与此同时,生物体中大量的非碳原子/杂原子也常常参与环系的形成。因而,对于现今的生物化学和医药领域,研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便显得十分重要且富有挑战性。 而本次的获奖工作中,基于叠氮化合物和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Huisgen反应及其改进是点击化学领域的基础与核心,其产物正是一个五元环的杂环三唑化合物。 原版Huisgen反应Part II - Copper!
事实上,Huisgen早在1961年就报道了这一反应,但一开始,该反应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叠氮化合物的毒性与爆炸性、激烈的加热反应条件、反应的混合产物…… 直到2002年,Meldal与Sharpless分别独立地发现了Cu(I)催化的Huisgen反应 ,室温下反应物于水性溶液中反应,即可高效获得高纯度产物,且具有极高的区域选择性,可生成所需特定结构的单一产物。 以上论文也是奖金评选与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及,这可能是JOC的最高光时刻之一。Meldal论文封面图 - JOC Sharpless论文封面图 - Angew. Chem. Int. Ed. 在避免了被Angewandte Chemie拒稿的命运后,Sharpless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方法学的普适性,并开始拓展各种底物与探索反应条件。在充分探索总结后,Sharpless称之为CuAAC反应,也即铜(Cu)催化的叠氮(A)-炔烃(A)1,3-偶极环加成反应(C)。 该反应的效率之高,准确性之强,可以实现指哪打哪的效果,于是乎,在Sharpless夫人的提示下,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这一概念就诞生了。正如快门一声“Kodak”一样,点击化学就像安全带的卡扣般,两部分“Click”一声便可牢固结合,这正是其名字的来源。Part III - NO COPPER!!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也就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在高通量反应系统、计算化学、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长足进步下,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进展突飞猛进。而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对生物体的静态观测,转而开始探索动态生命过程的追踪方法。 2000年,Carolyn Bertozzi发现,可以通过改造已有的Staudinger反应,同样借助叠氮化合物,修饰细胞膜表面的糖基,以实现对细胞膜表面 糖蛋白的 标记和追踪。但该反应的效率过低,还有会被生物体氧化代谢的可能,亟需进一步改进。 改进的Staudinger反应 此时,Bertozzi也看到了Sharpless的CuAAC方法学,并试图将该反应搬运至活细胞中。她意识到,该反应的关键——铜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毒性,直接使用该反应会导致细胞死亡。实验陷入了瓶颈。 在有机化学的启示下,通过将底物更换为高张力的环辛炔衍生物(后续又采用了反式环辛烯等),由于反应后直线型三键变为键角较小的双键(或环内反式双键变为更自由的单键),释放了底物的环张力,故可大幅提升反应活性,使得该反应在无需外加铜催化剂的条件下即可高效进行,直接盘活了整个流程;同时,该反应去除了毒性催化剂,对细胞甚至生物活体的生理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生物体内的反应对所要引入的人工反应体系也毫无阻碍,甚至可以实现对生物体的活体荧光标记。 两种高张力环的环加成反应 Bertozzi将其总结为张力驱动的叠氮-炔烃1,3-偶极环加成反应(Strain-promo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SpAAC),而后,她也给这一类高效安全的活体内反应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生物正交反应,意为正如相互垂直/正交的几何关系一样,人工引入的反应体系与生物体内的 生化反应之 间互不干扰。 Storytelling是科研的一环,不爽不要玩~活体细胞的标记反应 生物正交反应对斑马鱼活体的荧光标记 而今,Morten Meldal、Barry Sharpless和Carolyn Bertozzi由于在各自的领域创造性运用了叠氮-炔烃环加成反应,并开创了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这两个全新领域,共同分享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后话
事实上,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方向仍然有微妙的区别。Meldal从事传统有机化学反应研究;Sharpless主要从有机反应方法学出发,探索化学生物学与药学等领域;而Bertozzi则是一个生物化学工作者,研究生命体内的动态过程。可能正因如此,并考虑到各自独立的贡献,评奖委员会最终决定三人均分该年度的奖项。 点击化学反应的产物——三唑类衍生物是很多药物分子的重要前体,其结构通过适当的改造可以快速获得多种多样的活性结构,此外其方法学的完备性使得该反应有改造为高通量反应的潜力。因而此反应在有机化学的本职工作与药物制造等领域的潜力巨大。 而生物正交反应可以高效标记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相对于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言,小分子标记更加灵活便捷,且影响生物体的生理过程的可能性更低,影响可能更为深远。标签: 诺贝尔化学奖
本月热门新闻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