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实验材料1
(资料图)
设备
SF-75型锤击式粉碎机(上海科太粉碎设备厂)、 XY500型洗药机、 TD-100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CHW-5型槽型混合机、YK-90型摇摆式颗粒机、CT-C-Ⅱ型热风循环烘箱、XYP-7小型旋转式压片机。2
原辅料
原料:鲜山楂(豫北红)、太子参、陈皮、炒麦芽、山药等五味药材。辅料:蔗糖、糊精、木糖醇、硬脂酸镁、95%药用乙醇等。所用原辅料经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
Part
2
健胃消食咀嚼片制备工艺考察1
原制备工艺
原山楂提取工艺
取干山楂饮片与太子参、陈皮、炒麦芽共计1万片量,经挑选置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第一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8倍量;第二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4倍量;第三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4倍量。合并提取液低温浓缩。
原制粒、压片制备工艺取提取浸膏与山药粉、太子参粉、蔗糖、糊精等物料混合,加入枸橼酸适量及山楂香精适量、淀粉浆适量,14目摇摆制粒,60℃低温干燥,14目整粒,颗粒加硬脂酸镁适量混合,压片。
2
新制备工艺
新山楂提取工艺
对鲜山楂红色素进行冷浸提取。原工艺采用干山楂饮片1.2 kg,折合成新工艺所使用的鲜山楂应为10 kg。先取鲜山楂(1/2量),经挑选、淋洗沥干,置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第一次加入75%药用乙醇6倍量,冷浸提取48 h;第二次加入75%药用乙醇2倍量,冷浸提取48 h;第三次加入75%药用乙醇2倍量,冷浸提取24 h。先分次收醇低温浓缩,提取液最后合并低温浓缩。
然后取剩余鲜山楂(1/2量)与太子参、陈皮、炒麦芽共计1万片量,经挑选置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第一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8倍量;第二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4倍量;第三次提取60 min,加纯化水4倍量。合并提取液控制浓缩温度(≤60℃)、浓缩真空度(0.06~0.08 MPa),低温浓缩。
新制粒、压片制备工艺取鲜山楂红色素浸膏、鲜山楂等4味药材提取浸膏与山药粉、蔗糖、糊精、木糖醇等物料混合,加入山楂香精适量、60%乙醇适量,14目摇摆制粒,60℃以下低温干燥,14目整粒,加硬脂酸镁适量混合,压片。
3
浸膏提取检查
合格标准
浸膏密度:≥1.25(热测);出膏率:≥20%;红色素含量:取1 g浸膏粉检查红色素含量。
浸膏提取检查结果对比按原山楂提取制备工艺和新山楂提取制备工艺分别实验3次,测定浸膏密度,计算出膏率,检查浸膏粉红色素含量。浸膏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浸膏提取检查结果对比
浸膏提取检查结果分析
浸膏密度检查:原山楂提取工艺和新山楂提取工艺基本一致。出膏率检查:新山楂提取工艺略高于原山楂提取工艺。红色素含量检查:新山楂提取工艺明显高于原干山楂饮片提取工艺。
根据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经分析得出:新鲜药材鲜山楂的出膏率、红色素含量高于干山楂饮片;在使用1/2量鲜山楂与太子参、陈皮、炒麦芽混合提取浸膏的基础上,再用1/2量鲜山楂单独冷浸提取红色素浸膏,可以解决在提取过程中受热温度高、受热时间长引起的山楂红色素含量下降的问题[9]。
4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
合格标准
颗粒水分:≤5.0%;颗粒性状:浅棕黄色颗粒,气香,味微酸甜。
含量测定:每片含陈皮以橙皮苷计,不得少于0.12 mg;并需对每片的红色素含量进行检查。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对比按原制粒、压片工艺和新制粒、压片工艺分别实验3次,检查颗粒水分、浸膏粉红色素含量。浸膏检查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对比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分析将原制粒、压片工艺与新制粒、压片工艺的结果作对比,颗粒水分、橙皮苷含量检查结果基本一致。颗粒性状检查:新制粒、压片工艺的辅料加入了木糖醇,入口清凉、气香、味微酸甜,口感有所改善。红色素含量检查:新制粒、压片工艺每片的红色素含量明显高于原制粒、压片工艺,且实验数据重现性好。Part
3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新鲜药材(鲜山楂)的出膏率高于干山楂饮片的出膏率;新鲜药材(鲜山楂)的红色素含量高于干山楂饮片。
由此可以得出:健胃消食咀嚼片山楂红色素冷浸提取新工艺优于原山楂提取工艺。在使用1/2量鲜山楂与太子参、陈皮、炒麦芽混合提取浸膏的基础上,再用1/2量鲜山楂单独冷浸提取红色素浸膏,可以解决在提取过程中受热温度高、受热时间长引起的山楂红色素含量下降的问题。这为充分发挥山楂红色素的防癌、抗癌的药用价值及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保健价值,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孟庆杰,王光全.山楂种质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资源利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01):21-23.
[2]欧阳平,张高勇,康保安.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05):54-57.
[3]干雅平,申秀英,许晓路等.食用色素及其应用现状[J].生物学教学,2006,31(01):5-7.
[4]周琼花,黎入荧,青增济等.山楂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3,34(07):138-140.
[5]尚海宾,徐娟.浅析用山楂天然红色素替代胭脂红在健胃消食咀嚼片中的应用[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6,37(04):33-34.
[6]代守鑫.热烫处理对山楂鲜果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98-100.
[7]孟凡蕾,王光全,韩丽蓉等.山楂新品种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2(03):14-16.
[8]尚海宾,孙克洋,张文标.鲜山楂冷浸提取天然红色素工艺研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22,43(02):38-41.
[9]周海妹,洪玉程,符小婕等.L16(45)正交试验优化山楂色素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2021(01):102-103+112.
END
撰稿人 | 赵延武 刘太同 张文标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