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潭山村保护规划正在公示,建议恢复门楼历史风貌
发布日期: 2022-02-09 21:20:08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2月9日,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开始进行征求意见公示,公示期为30天。其中提到,规划范围内现存里坊门楼26处。建议整治门楼周边环境,恢复门楼历史风貌。

总面积约133.67公顷

潭山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规划期限至2035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通知》,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

规划范围以现状潭山村旧村范围为核心,南至296省道(石化公路),北至规划道路,东至村界,西至规划道路,总面积约133.67公顷。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保护与建设相关行动措施的期限为4年,即2021-2025年;中远期保护与建设相关行动措施的期限为2026-2035年。

保护对象有自然环境、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自然环境包括水牛山、火芽岗、书地等山体,白沙涌、槟榔涌等水系和旧村前田园。4棵古树、约26棵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约240棵大树,15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1处推荐历史建筑、6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多条传统街基(石板路)、多处其他历史环境要素也在保护范畴。

增设古井标识牌

保护规划提到,潭山村规划范围内现存古井16处,建议加强对古井本体的保护与周边环境的整治。井栏改为混凝土的古井,建议恢复古井历史风貌,禁止使用磨光石板、混凝土等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材料进行古井的修缮整治。建议增设古井标识牌。建议整治古井周边环境,可结合古井设置小型公共空间,提升村落空间品质。

关于里坊门楼的保护,规划指出,规划范围内现存里坊门楼26处,其中20处为后期复建,复建门楼多为传统样式,使用传统材料与建造工艺修建,部分保留原里坊名称石匾额。建议整治门楼周边环境,恢复门楼历史风貌,禁止使用瓷砖、马赛克等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材料进行里坊门楼的修缮整治。建议增设里坊门楼标识牌,简介里坊历史。

规划范围内现存2处麻石塘基,不得拆除,禁止在麻石塘基上新建任何新建筑,建议按照传统工艺修复破损塘基。现存社2处、石敢当6处、旗杆石10座,不得拆除。建议整治石构件周边环境,恢复传统风貌,可结合石构筑物设置小型公共空间,提升村落空间品质。现存蚝壳墙6处,建议原状保留,可以结合本体建筑或周边环境,展示蚝壳墙(屋)的故事。

改善古树名木周边环境质量

在古树名木的保护方面,规划范围内现存古树名木共6棵(规划中提到:有一棵已枯死,已上报),应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落实保护措施。建议改善古树名木周边环境质量,结合古树名木设置小型休憩空间,提升村落空间品质。

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约26棵,大树约240棵,按照《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穗林业园林规字〔2022〕1号、《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广州市绿化条例》等法规规定进行保护和管理。

同时,加强对小山丘生态林地的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山丘进行建设;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人工开发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山丘的少量建设活动(道路和建筑小品、文化游览设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控制要求,并且作为公共设施开放使用。

保留槟榔涌和白沙涌以及村内的风水塘(新塘、三角塘、吉地塘、老鼠塘、新听塘)、基塘(南口塘、坑尾塘等)。对水体进行清淤,增加污水处理系统,防止各种废弃污水的产生,保护水体环境。加强河涌蓝线管理控制,保护河涌岸线,不得随意填埋、覆盖河涌或改变河涌岸线和走向。加强自然生态与河涌水体的融合性。加强河涌沿岸建筑控制。建设和保护河涌两岸的绿化环境,增加公共空间,结合水乡文化和民俗,创造活力空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标签: 保护 规划 门楼 名木 河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