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排全市前两名 它们为什么“牛”?
发布日期: 2022-02-15 08:57:08 来源: 新快报

■去年12月10日,广州市乡村美食汇暨正果乡村旅游节在增城正果老街景区开幕,并持续到今年2月28日。推动乡村振兴也有助于增城区经济发展。 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摄

■广州南沙蕉门河中心区美景如画。南沙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愿景,经济实力将大幅增强。

近日,广州市各区公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以及同比增速等年度经济运行数据。增城、南沙、番禺、海珠四区年度GDP同比增速均超过了9%,表现亮眼,天河、黄埔、白云、荔湾四区增速则在8%至9%之间。这些区中,增城、南沙两区去年GDP增速排在广州市前两名,它们为什么这么“牛”?新快报记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去年GDP增速超10% 增城靠啥成“增”城?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第二产业拉动是关键

在11个区中,增城是唯一一个GDP增速超10%的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增”城。增城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新快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第二产业拉动是关键因素,增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1.1%)均以双位数收官。

增城近两年平均增速达8%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增城区2018年至2020年GDP增速分别为4.1%、6.5%、5.1%,2021年则达到双位数10.8%。近日,增城区统计局在区官网公布2021年增城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数据,从具体数据中可以看出增城区取得2021年GDP增速破10%,近两年平均增速达8%的成绩背后的原因。

该区去年一、二、三产业在GDP总值构成比重分别为5.15%、41.38%和53.47%,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0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2.55个百分点。

从比重上升的第二产业情况来看,2021年增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努力克服汽车缺芯、错峰用电、能耗约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1.1%)均为双位数。可以说第二产业成为增城区拉动增长、提速超车的关键变量。

超高清产业进入“收成期”

除了“提速”,增城第二产业还体现出“增效”。该区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增城全区“3+5”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197.8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5%,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1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前列。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在超视界、国显科技等工业新动能的带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7%,高于全市40.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

“专精特新”成为近年热词,增城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快速成长。2021年全区14家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总产值83.49亿元,同比增长16.9%,累计增量18.14亿元,拉动全区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合计20.28亿元,同比增长8.8%;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合计46.75亿元,同比增长20.6%。(注: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部分重叠)

2016年12月,总投资约610亿元的超视界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落户增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也由此拉开了增城一个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全新布局。短短几年来,康宁显示、维信诺(广州)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空气产品(广州)电子气体等上下游企业纷纷“落子”增城,一个从8K内容创作、信息处理、高端显示、云端储存到网络传送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在这里加速形成。

2021年,以超视界、国显科技、康宁显示为代表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成长,对全区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全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工业总产值129.33亿元,同比增长3.1倍,贡献新增量100.32亿元,贡献率为47.1%。另外,华电、新东鹏、丰乐医疗等7家2020年月度新增企业产能有序释放,工业总产值合计58.69亿元,同比增长1.2倍,贡献新增量34.14亿元,贡献率为15.4%。

5年间GDP年均增速要达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3000亿元

南沙志在“十四五” 不仅限于今年

从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来看,南沙是广州市中唯一一个把GDP预期增长值定在10%的区。南沙底气何在?专家分析称,新政策落地、制造业发展迅速、大项目形成产能这三方面因素都是南沙敢于定下高目标的强心针。

新快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广州市南沙区的雄心并不仅限于今年。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3000亿元,南沙将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如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实现上述目标?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南沙将聚焦补链稳链强链控链,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展望2035年,南沙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枢纽功能、综合竞争力将大幅增强,基本实现建设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未来城市典范的发展愿景。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南沙敢于提出如此高目标原因有三:一是南沙区有许多新政策落地,将为该区带来更大的资源虹吸效应。比如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在外汇金融方面的创新将有利于吸引外资企业;全国首个对标RCEP、CPTPP的自贸区集成性创新措施试点,对进出口有促进作用;国家级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示范区,等等。

另外两点和增城区的情况类似,其一是南沙区制造业发展迅猛,如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汽车制造业,去年增长13%,现在又启动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广丰扩产、合创汽车投产等等。其二是一些大项目形成产能,如吉利航天总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科学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地铁18号线南延线等等。

南沙在全市重点工作中

被寄予厚望

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是被提及次数最多(18次)的区,特别是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为南沙特设了一个章节,可见广州市对南沙区的重视程度。

2022年,报告明确提出:“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落实南沙‘一把手工程’,推进南沙高水平开发开放,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支持南沙争取规则对接先行试点,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在贸易、金融、物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报告还强调,将强化粤港澳合作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

彭澎认为,这表明作为广州的“唯一副中心”,曾经被当做“一号工程”来建设的南沙,其重要性再次得到认可,这是广州要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桥头堡,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出海口,是可能把广州建成临海城市的新希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