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16日下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就15日广州发现2例外地来穗人员确诊病例做后续通报。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介绍,2月16日0时至14时,本轮疫情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上述2名病例感染的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发布会上,陈斌特别提到,本轮疫情的排查工作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请未接受核酸检测的“黄码”人员,尽快到就近的“黄码”核酸采样点接受“七天三检”,采样点信息可在“穗好办”App、“广州健康通”小程序中查询。
为何对赋“黄码”人员实行“7天3检”?“针对本起疫情,我们对黄码人员的防控要求有一定的变化,从以往居家健康监测的3天2次核酸检测调整为了居家健康监测7天3次核酸检测(1,3,7天检测)和7天自我健康监测。”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解释称,有这种要求还是与社会层面整体的风险防控有关。
张周斌表示,本轮疫情感染的病例2月14日到达广州,15号发现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了风险人群的甄别以及分类提醒,包括密接赋红码集中隔离,重点人群赋黄码,低风险的时空交集者短信提醒。但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3-4天平均潜伏期计算,即便赋黄码人群14日接触后感染,平均也需要到17、18号才能被筛查到核酸阳性,因此按照以往3天2检的策略,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是不够的。因此,针对病例活动时间和我们发现排查的时间,经科学研判后,调整为7天3检,7天居家健康监测加7天自我健康监测。
“而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对市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黄码人群在首次核酸检测阴性之后,健康码会转绿。”张周斌提醒各位市民,转码后仍需要大家遵守遵循居家健康监测“两做好一避免一及时”的防疫要求(即做好测量体温、外出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进入公共密闭空间参加聚集性活动;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是及时到定点医院排查),并且规范完成7天内的3次核酸检测。只有通过这种风险提示、核酸检测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在疫情防控效果最大化和市民生活秩序影响最小化中找到平衡。
张周斌表示,广州一直倡导的分级分类管控和动态调整是在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指导下的科学防控,“我们也会在应对德尔塔及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疫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并优化我们的防控措施。”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