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驻四会市地豆镇工作队:妙手切肿瘤爱心捐善款 困扰低保户半辈子顽疾解决了
发布日期: 2022-02-28 21:22:16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2022年2月18日,长期深受神经性纤维瘤影响的低保户江强(化名)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了70多天后终于出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同一时间,他的牵挂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科长、佛山市驻地豆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吴校连与队长靳俊刚、队员冷剑一起,开车接江强回家。这一幕是佛肇两地帮扶协作的生动体现,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

相遇:陌生男子脸部巨大纤维瘤引起帮扶队员注意

2021年7月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有关决策部署和佛山、肇庆两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佛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派驻四会市地豆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包括吴校连在内的6名队员进驻地豆镇,大力支持四会地豆镇乡村振兴。

2021年11月22日早上,在地豆镇政府中,一名半张脸覆盖着巨大的纤维瘤的“特殊”男子引起了吴校连的注意。

通过交谈,吴校连得知原来这名陌生男子是地豆镇赤草崀村民江强,由于脸上长着巨大的神经性纤维瘤导致无法戴口罩,而不被允许搭乘公交车,因此来到地豆镇公共服务办咨询残疾证年检事项。

脸上的纤维瘤让江强从小遭受许多异样的眼光,且纤维瘤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大,已导致他右眼失明,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江强成为了当地的低保户。

行动:12个部门15个专家历时12小时切除部分纤维瘤

让江强治愈并像正常人生活成了吴校连心中放不下的大石。他迅速联系所在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驻镇帮扶工作队,在明确得知有治疗的可行性后,经多方组织协调,驻镇帮扶工作队尽快将江强送往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该纤维瘤长时间下垂并且十分严重,导致脑部头骨毁损,部分脑组织已经流到纤维瘤里。

▲驻镇工作队和地豆镇社工站及村委会人员多次商议 通讯员供图

“就江某患者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病情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入院前以为只是一个单纯体表的纤维瘤,所以预案是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3次手术,费用3万左右。入院检查后发现有巨大颅骨缺损,预算费用超15万元,最主要的是风险陡增。”吴校连说。

2021年12月16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办和医务部的组织下,医院专门成立了治疗组,并针对江新强的病情进行了全院的专家大会诊,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领导看望并慰问江强

但由于江新强颅骨缺损面积非常大,目前市面上没有现成的钛网等修复材料,需要进行定制,可寻找价格实惠且适用于后期治疗的修复材料很不容易,江某治疗的难度系数变得更高。

经过周密的准备,2022年1月4日上午,江强的手术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口腔科等12个部门共15名专家共同参与,历时约12小时对他颅骨修补,部分纤维瘤切除。

▲持续12小时的手术

吴校连表示,江强目前的身体情况稳定,现阶段主要是身体营养的恢复,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进行1-2次的整形手术。

暖心:四面八方的关爱全院党员爱心捐款点亮希望之灯

“他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开朗了许多,说话都大声了。”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黄护士长说。在医院里,江强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和爱护。老院长带来了慰问金和“家里多的衣服”,驻镇帮扶工作队悄悄为他充饭卡钱,医生护士们给他送来了牛奶麦片,保洁阿姨还给他带来了“家里煮多的汤”……  “在佛山,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也感受到被正常人一样对待的尊重。”江强充满感激地说。

2022年2月18日,江强正式出院。“入院前初步了解到异地医保报销比例是60%,后来结算时低保户的报销比例差不多达到了90%,且非常方便快捷,充分体现了国家医保政策的惠民性,尤其是对低保困难户而言。”吴校连表示,除去医保报销,尚需自费1.8万元。

考虑到江强的家庭情况,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伸出援助之手。2月24日,该院发出帮扶江强治病捐款的倡议书,通过发起全院党员“十元捐”活动,解决江某的自费费用。等术后身体恢复良好后,江强后续还江进行神经外科及口腔科相关治疗。江强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江强亲属向医院领导和医护专家团队表示感谢

据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地豆镇中心卫生院已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将对当地卫生院进行人才培养,设备技术进行支撑,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通过多次义诊和网络问诊活动,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文/图  新快报吕晓如  通讯员潘诗琪

标签: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