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弱者与正义之间的桥,她们让法律有温度
发布日期: 2022-03-04 21:28:23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广州市法律援助处成立于 1995 年 11 月 9 日,为全国首家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如今在该机构 20 多名工作人员中,超过一半是女性的身影,她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守卫公平与正义。恰逢" 38 "妇女节临近,两位女性法律援助工作者向新快报记者分享了她们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法律援助工作的"摆渡人"

法援专职律师肖闰熙于 2015 年入职广州市法律援助处,7 年来,她一直奋斗在一线岗位,累计受理相关法律援助案件 3600 件。肖闰熙接待的群众中,有被丈夫抛弃带着残疾孩子追索抚养费的单亲妈妈、在交通事故或刑事案件中失去子女的年迈老人、工伤致残却得不到任何赔偿的农民工 …… 肖闰熙在法援大厅窗口接待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人间百态。"与群众打交道,一开始我没有经验,特别在工作的头一年,总是怕出差错,后来才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肖闰熙认为,做法援工作首先要有同理心。因此,她总是站在申请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心聆听并尝试理解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诉求,最后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相关法律、确定援助方式。然而法援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肖闰熙曾遇到极端的群众稍有不顺心便指着自己破口大骂,为此她私下里也委屈地哭过几回。现在提起,肖闰熙只是轻描淡写,"来这里的人都是朴素、可爱的,只是他们恰逢这个时刻遇到了困难的事情,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所以比较着急)。"比起法援专职律师,肖闰熙更愿意将自己形容为"摆渡人":"(我)帮助来求助的人,尽力将他们摆渡到另一个彼岸,虽然不一定是幸福的彼岸,至少能够让他们脱离苦难的泥潭。"每当案件取得理想的结果、受援人的法律问题得以解决,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肖闰熙就会觉得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十分值得。用心沟通,灵活调解法律纠纷

来自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的刘玉芳律师是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常备法律援助人员,近五年来,她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 144 宗,服务受援人 801 人次,并多次承办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 1300 万余元。刘玉芳认为,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与当事人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进行沟通的过程就是他逐渐信任你的过程,只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用心。"有一个案件让刘玉芳印象深刻,一位带着年幼儿子的母亲来寻求法律援助,她的前夫因工去世,但与公司之间就赔偿问题迟迟无法达成一致。经过调查,刘玉芳了解到该公司老板是残疾人,公司规模很小,难以负担家属要求的 30 万赔偿费用。刘玉芳经过仔细考量并反复与双方沟通,最后敲定了公司分 5 年期支付,先一次性支付 2 万元,后续每月支付 5000 元的赔偿方案。目前该公司一直在按期履行赔偿责任,双方都得到了相对完满的解决办法。"这个案子援助了很多次,这个解决办法也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援助结束后,刘玉芳收到了申请人送来的锦旗,这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对于调解矛盾、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刘玉芳认为,需要懂得如何用"沟通"这把钥匙去打开当事人心中的一把"矛盾锁"。"我们做案件是需要技巧的,什么时候提交证据、采取什么援助方式,不能应付、更不能敷衍,"刘玉芳说,"这些都需要沟通的技巧。"

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 实习生 王艺璇

标签: 法律援助 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