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女志愿者:要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发布日期: 2022-03-09 05:51:17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刚刚过去的周六,是“3·5学雷锋日”,周末的广东省博物馆,到处是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的身影。广东省博物馆里,有350名志愿者,而在这些志愿者中,女性占了82%,在这其中,超过55岁的女性志愿者有30人。她们退休后,投身到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去,在一个新的天地,找到自己新的人生价值。

今天是“3·8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听听她们的声音。

“我觉得我在这其中得到的比我付出的多得多”

“2015年的时候,我开始退回二线,准备退休。我开始思考我应该怎样去度过我的退休生活。”

“3·5学雷锋日”当天,记者在广东省博物馆见到了讲解志愿者孙英,退休前从事金融行业,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的她没有太多时间去花在自己喜欢的文学与历史上,于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了她的退休计划。她的第一想法是去走世界,但她知道人总是会衰老,走世界是不可能永不停止的,而且走世界前的“破万卷书”能让自己更好地“行万里路”。她想到了博物馆,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顺利地通过考试进入了广东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

孙英说,做志愿者是一个动静皆宜的工作,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报班回到博物馆讲解,想出门旅游的时候可以没有顾虑地好好玩。“这完全符合我对退休生活的设想。”曾经有观众问她,为什么愿意在博物馆当志愿者,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的劳务报酬的情况下。“听到他这句话我就笑了,其实在我们付出的过程当中,我们得到的东西是无形的,可能你看不到的。我认为我得到的多得多。观众的认同、我对观众的影响、我在准备讲解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博物馆提供给志愿者的专场学习机会……都是我在这其中得到的。”

在博物馆当志愿者的过程中,孙英对博物馆也有了全新的认知,从博物馆是一个“藏宝之地”变成了博物馆是一个教育平台。在这里,她向带着孩子的父母们普及博物馆礼仪的重要性;给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人文历史与多元文化的种子;她讲解“红楼梦文化展”,让更多人重新拿起了厚厚的《红楼梦》;她也告诉观众,走进博物馆不是来跟镇馆之宝拍照打卡,而是去感受博物馆展览中所呈现出来的当地的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地理环境……

“说实话我不认为我有多高尚,我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去学习,然后通过转化再去传递给更多人,我觉得我在这其中得到的比我付出的多得多。”2018年底的古埃及文明特展是孙英印象最深的展览,是展览中埃及文明的死亡观让她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在采访过程中,孙英无数次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得到的真的比我付出的多得多。

“美不是衣服漂亮,不是拥有昂贵的包,不是吃山珍海味,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出来的气质。”

如果在微博搜索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会看到很多人慕名而来听卢莎莉的讲解留下的记录帖,连观众都开始管她叫“莎莉阿姨”,记者本人也是她的“小迷妹”。每次见到莎莉阿姨,总会惊叹于她对生活的热爱:一头波浪卷发,一袭合身的旗袍,搭配同色系的高跟鞋,她用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感染着所有人。

“以前朋友带我来博物馆,走到展厅门口,我都往门口休息区一坐就不走了。”从前的莎莉阿姨,并不喜欢博物馆。喜欢主持的她,听了朋友的介绍,觉得在展厅讲解就像是在舞台上主持,所以报名了讲解志愿者。在日常讲解之余,她也承担起了馆内大大小小志愿者活动的主持工作。

“一开始我没有想过要通过当志愿者去奉献社会,我就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可以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博物馆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这句话是她在这近十年的志愿者生涯中切身的体会。她说,每一次有新的临展讲解,都必须去学习,必须去找资料,所以讲解词上的笔记密密麻麻,但讲的时候要在其中提炼最需要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说起讲解的体会,莎莉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当记者问到她是如何协调工作、家庭和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时,她笑着说:“我经常把业务谈到博物馆的咖啡厅来”。虽然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级,但莎莉阿姨还需要运营自己的公司,还需要出外去谈业务。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按时完成上下午的讲解排班,她只能利用午休时间就近谈工作。对于她来说,规划人生就是从规划时间这个最小的单位开始的。

莎莉阿姨的朋友圈里常常会有两个孙女的身影,记者问她子女是否会要求她帮忙带孩子,她笑言“他们才不敢,我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要有自己的规划。”

“女性要有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点”

珍姐(冯少珍)退休前在银行工作,管理着17家支行,忙碌的工作让她完全没有做公益的时间,所以退休后她加入了广州市义工联,用长者心声热线给社区里的孤寡独居长者打电话,倾听长者的烦恼,尽己所能去为他们排忧解难,但长时间接受负能量让珍姐无处排解。2015年,她与一起在义工联当义工的邓蔷一起报名加入了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没有选择讲解,而是去了资料整理组,后来又开始协助教育活动。在博物馆的经历成为了她在长者新生热线中与长者们聊天的素材,她从博物馆获取能量,用自己的讲述,为一群从未走进博物馆的老人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做志愿者是我喜欢的事情,它让我感觉我对这个社会还有作用,还能把好的影响带给别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珍姐还到别的博物馆“取经”,学习别的教育活动,再将自己的经验用在平时的教育活动协助中。

说到志愿者带给她什么,珍姐给记者讲了自己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不久前她在展厅门口值班时遇到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观众向她咨询游览建议,“当时我就问他你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如果是外地的就上电梯去四楼看我们的历史文化陈列,他参观后还特地来感谢我。这就是我当志愿者之后感受到的最大的一个改变,走进博物馆优先看这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去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人文。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希望能够把我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来到博物馆的观众。”

“在疫情前我每年都会去旅游,选一个地方待上一个月。”跟孙英一样,珍姐也喜欢旅游,也知道人的体力无法始终保持外出状态,所以写字画画,也是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当志愿者,珍姐的退休生活还有书画,还有旅游。她说,一定要趁着自己能走得动的时候,有钱有精力的时候出外游玩,但在游玩的之余,还必须储备一些日后走不动时能做的技能。从退休开始,珍姐就捡起了从小喜欢的书画,从隶书,到楷书,现在的她,是老年大学书法班的特邀教师,还会有人请她“1对1”教学,平时总有人向她求字、求画,近日还受邀参加了画展。

同题问答:

作为一位现在或曾经在职场上、也在志愿者队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女性,有没有一些话想对其她女性说呢?

孙英:作为一位中年即将走向老年的女性,我觉得女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停止学习,也不能忽略美对精神的滋养。女性精神独立,我认为比经济独立更重要。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努力去做你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认为对自己对社会都有意义的事情。

身为志愿者,我想说大家不要把志愿工作看得那么高大上,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我们肩负文化传播的责任,对公众进行服务需要知识的积累,这样传递出的内容才是负责任的。志愿服务是一种美好的添加剂,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能让我们感受得与失,所以我们才说“我志愿我快乐”。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女性都做到精神独立,经济独立。

卢莎莉:很多人问我,我为什么会显得那么年轻?那么有精神?我很欣赏冰心的那句话,“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想告诉所有的女性,美不是衣服漂亮,不是拥有昂贵的包,不是每天吃山珍海味,不是开豪车住豪宅,而是从不断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气质。

一个女性,首先不能放弃自己,要始终保持独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博物馆让我保持了学习,也让我保持活力。

冯少珍:女性千万不要依赖别人,女性一定要独立,把经济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千万不要瞧不起自己。只要自己感觉行,那肯定没问题,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目标,还有自己的定点。如果退了休,就不要只是想着家庭了,而是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月的中旬,粤博就会启动新一年的志愿者招新,欢迎女同胞们来跟我们一起成长!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