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约18公顷,广州文德南保护规划正在公示
发布日期: 2022-03-15 14:35:18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近日,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广州市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修编(2021-2035 年)》正进行批前公示。规划划定了 6.1 公顷核心保护范围和 12.0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文德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越秀区,在历史城区的东部。规划范围东至槐花前街、德政南路,西至北京南路,南至珠光前街、珠江园,北至文明路,面积 18.1 公顷。

保护对象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包括不可移动文物 3 处,历史建筑 17 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24 处,骑楼街 6 条,其他传统街巷 35 条,古树名木 1 棵,历史水系 3 处以及传统格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则包括民间文学、传说 2 处,历史事件 5 处,地名文化 12 处,民俗 1 处。

规划划定了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为玉带濠周边、清水濠周边两片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线索集中片区,面积 6.1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南至珠光前街、珠江园;北至文明路,与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相接;西至北京南路,与传统中轴线 ( 近代 ) 历史文化街区相接;东至槐花前街、德政南路,面积 12.0 公顷。

在控制要求风貌,规划提出,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整体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不得擅自改变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原有的立面、色彩,建筑和环境以保护和修缮为主。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 12 米以下。

与此同时,在核心保护范围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原址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保持现有道路格局肌理。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 18 米以内,其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建设控制地带内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应当坚持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保持现有道路格局肌理。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