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座城
发布日期: 2022-03-19 07:01:17 来源: 新快报

■夜幕下,就着一点微弱的灯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进行核酸检测。

近日,广州出现散发新冠确诊病例。越秀、海珠、白云、天河、黄埔等区域精准划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区域分级分类管控。核酸检测、物资递送、医疗保障、岗点巡查……疫情当前,有这么一群人,不分昼夜,坚守在防疫一线,守护羊城安全。

■出现疫情后,昌岗街道穗花北社区迅速成立了封控管控工作专班,8个小组都有专人负责,随时针对最新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广州市海珠区穗花新村广场,茂盛的大榕树撑起了一片片绿荫,一株木棉一枝独秀,枝头的花朵热烈绽放。绿荫下,是由一顶顶蓝色帐篷组建而成的核酸采集点,小区居民们有序排着队,淡定地等待核酸检测。一星期前,发现一名外地来穗确诊病例,这里立刻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核酸检测成为居民生活日常。

一周前,海珠区穗花新村出现了病例,但由于疫情防控得当,目前这里的生活正慢慢重回正轨。防范区的居民除了每日检测核酸外,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每天锻炼健身、打乒乓球、散步遛狗……

■几名志愿者在防控区入口处查验健康码,偶尔遇到不理解防疫政策的居民,他们会耐心解释。

“3月11日,我们接报一名外地来穗人员核酸初筛阳性,连夜采取管控措施,次日凌晨将判定为密接的人员(封控区人员)全部转运走。”广州海珠区昌岗街道纪工委书记徐浩介绍,出现疫情后,迅速成立了昌岗街道穗花北社区封控管控工作专班,下设医疗服务组、现场处置组、安全保障组、组织人事组、三人专项组、综合协调组、居民服务组、环卫消杀组8个小组,约80人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保障工作中。

■管控区内的垃圾清运是最辛苦的工作之一,所有垃圾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穗花北社区管控区共有5栋居民楼,约有350户、800多人,目前实施“足不出区、错峰取物、核酸14天6检”措施。3月17日,记者到达管控区门口时,只见工作人员正忙着从快递小哥手中接过快递,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并将快递一件件地进行消毒处理。不远处,管控区内负责接应物资的工作人员站守在门口,把物资和快递整齐地摆在临时搭建的货架上,方便区内居民自行认领。如果家里有行动不便的,他们便穿着防护服,爬楼送上门。

■社区内还有不少外籍人士,有时工作人员需要耐心地解释和沟通。

物资保障跟上了,医疗保障也没落下。来自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医护人员,有全科医生、心理医生、药师,其中3名还是星级家庭医生,组成管控区医疗保障组,与居民共同建立了“温馨家庭医生群”,“谁有医疗需求,在群里招呼一声就好。”管控区医疗保障组长叶德意说。

管控区内有一名肾衰竭患者,一周需要3次血液透析。由于情况特殊,医院只能安排在晚上单独做透析治疗。医护人员联系转运组,把病人送到定点医院做完透析再送回来,到家已是深夜。

一名医务人员特意在防护服上画了一只小鸟的图案,她说希望看见小鸟的人都心情放松,特别是社区里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都能乖乖地,一起面对疫情的考验。

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加上天气闷热,一名医务人员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旁边的市民上前搀扶,所幸并无大碍。

“苦肯定是苦,但特殊时期,作为医务工作者,冲在一线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那时候再回家好好洗个澡,休息一下。”叶德意笑着说。

此时此刻,广州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正奋战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守护着这一座城的平安。

■管控区内,日常的核酸检测工作忙碌而有序,当班的医务人员正在现场指挥调度。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

3月16日晚,广州天河区体育西广百百货广场排起了多条核酸检测队伍。志愿者穿着红马甲,手拿“粤核酸”二维码,提醒大家提前扫码;安保人员则忙着疏导队伍秩序。路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刚换班下来的核酸检测员郑娟脱下防护服,由于最近天气闷热,她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湿透,前胸后背也湿了一大片。顾不上收拾,她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一名刚刚换班的医务人员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捡起一瓶矿泉水赶紧喝。

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市民的肯定。“虽然来做核酸的人很多,但现场秩序非常好,核酸检测的速度也很快。”市民王先生说。

■夜幕降临,体育西路广百百货门口,人们排起长队等待核酸检测,秩序井然。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撰文: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