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发布,黄埔领先各区
发布日期: 2022-03-26 16:49:29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广州创新能力如何?3 月 25 日,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1)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召开。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产投集团旗下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1)》(下称《报告》),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对广州城市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创新指数较上年提高 28.03 分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1)》基于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结合广州城市及区级创新的特殊性,建立了广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 4 个一级指标对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进行了监测和评价。

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以 2010 年 100 分作为基数,2020 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 301.49 分,较上年提高 28.03 分,总体实现"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2020 年,广州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 14.332%,研发投入强度(R&D/GDP ) 首次突破 3%,达 3.1%;地方财政科技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7.59%。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 R&D 研究人员数为 138.51 人年 / 万人,较上年增加 4.75 人年 / 万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 23 万人,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科学普及事业迅速发展,人均科普经费较上年翻番,为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市民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的提供保障。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跨越 600 亿关口

2020 年,广州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制造业、设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发展方面继续呈快速增长、领跑态势。一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指数得分在企业创新 5 个指标中继续领跑,其中企业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增长 17.54%,达 9.21 万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 21.04%,达 151.41 万个。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 715.41 亿元,跨越 600 亿关口,同比增幅 20.6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 15.74%,较上年提升 2.03 个百分点,表明广州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集群迅速成长,未来产业生态更加优化。三是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新增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65 家,5 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同时,科技创新绩效提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增强。技术市场更加活跃,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指标得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具体体现为,2020 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 2256.53 亿元,较上年增长 77.11%。二是劳动生产率稳中有升,2020 年广州劳动生产率为 21.91 万元 / 人。三是专利产出效能进一步释放,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 1.5 万件,同比增长 23.36%,PCT 专利申请量 1785 件。

《报告》显示,科技企业研发及融资环境持续改善。2020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年发放贷款额 150.4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10.87%,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

黄埔区 10 个指标得分均居首位

《报告》对市级、区级评价主体的创新指数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了区分。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 10 个核心指标构成,对全市 11 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20 年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居全市前三位,属第一梯队。

黄埔区 10 个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其中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 R&D 研究人员数、企业 R&D 经费支出、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劳动生产率 5 个指标得分为 100 分。

天河区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国家级创新平台 31 家,省级创新平台 570 家,均位居广州各区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继续领跑全市。

南沙区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3.67%,居全市第二,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明显,创新人力资源密度高,每万名从业人员中 R&D 人员数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二。

番禺区企业创新也表现突出,其中四上企业 R&D 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38%、每万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14.08 家 / 万人、企业专利数授权量达到 13855 件,均居全市第二。

海珠区重视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省级孵化器面积、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数居全市前列。

增城区综合创新排名上升,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得分居全市第三,高技术产业占比、财政科技支出得分居全市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所所长玄兆辉说,根据区级创新指数的评价结果,广州 11 个区科技创新发展程度不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各区内部各个指标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具有一定差异。"各区应立足自身优势,相互借鉴,补足自身短板,推动各区创新发展更为协调。"

文图: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邓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