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大桥。
散货运力规模全球最大的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全国总部项目投资协议签订;可年产30发运载火箭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计划今年8月投产;非营利性港人子弟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预计9月同步开学……2022年,广州市南沙区不断刷新湾区头条。
“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区被赋予新的使命——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锚定“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目标定位,南沙区坚持以“四链”融合互促为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关键词:创新为核
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 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广东省重点项目中,位于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备受关注,按计划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南沙区全力构建“1+1+3+N”科创平台体系、塑造科技创新策源力的“冰山一角”。
完善南沙科学城建设管理机制,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发展,加快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区把“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优势,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打造科技创新轴。其中,南沙科学城作为科技创新轴南部极点和核心之一,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以南沙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为核心,聚焦海洋、能源、信息、生物、空天等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全球开放合作枢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集聚地。
今年2月,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南沙区揭牌成立,为大湾区海洋经济与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融合互促
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新高地
位于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实现各车间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具备年产3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
3月16日,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全国总部项目投资协议签订。该公司2016年即落户南沙,拥有及控制各类散货船400多艘,运力逾4000万载重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航线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推动‘四链’融合互促,加快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新高地。”南沙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探索形成“四链”融合互促基本路径,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融合贯通资金链,精准配套政策链,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区坚持“数产融合”导向,加快国际数据自贸港、集成电路产业园、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庆盛国家级自动驾驶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推进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科研及产业化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广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园,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等。
与此同时,在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南沙深入实施“链长制”,引进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控链。在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方面,推动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建设投产、电装二期建设,重点打造黄阁国际汽车城、万顷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打造新的千亿元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位于南沙的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
关键词:营智环境
打造广州营智环境
“南沙样本”
日前,2021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系列榜单出炉,南沙区共有12家企业榜上有名。独角兽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离不开南沙区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致力打造一流营智环境。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的南沙区,目前已累计兑现人才政策奖励约18亿元。
获批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挂牌,全市率先试行更加便利的人才往来港澳出入境举措……自2021年2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1号文”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以来,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南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动态优化更具竞争力、更加精准的产业和人才政策体系。抢抓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机遇,深化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推进全域营智环境持续改善,打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一流“营智环境”,为全市营智环境建设提供“南沙经验”。
关键词:五大联通
引领示范大湾区融合发展
3月14日,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正式落地南沙区,学校位于粤港深度合作园庆盛起步区港式国际社区内,预计今年9月开学,办学规模十二年一贯制,共36个班,小学、初中、高中各12个班,为湾区港澳台、华侨及外籍人士子女提供优质基础教育。
日前,南沙区大湾区办发布了南沙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除了开设非营利性港人子弟学校,还有在庆盛枢纽区块引入香港规划标准打造港式国际化社区、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打造全国首个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等案例。
广深港高铁30分钟快速直达深圳、香港,南沙大桥、广中江高速的建成增强了和珠江东岸、西岸城市高效联系,与香港机场、深圳机场的水上航线能够快速直连……按照“做实大湾区交通中心,协同带动大湾区功能中心、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思路,南沙区加快“外畅内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半小时交通圈”不断提速。
南沙区将深化与港澳高水平合作,加强与横琴、前海等重大发展平台战略互动,强化与周边地区协同联动。坚持以规则融通贯通为关键抓手,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技人才“智联通”、产业协同“链联通”和交往交融“心联通”,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引领示范大湾区融合发展。
数字控
1/5
近年来,南沙发挥窗口示范效应,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厚植根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广东省1家在南沙区;南沙区新增2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累计建成4家,占全市1/3;新增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成14家,占全市1/5。
7亿元
2021年南沙区人才政策兑现资金预计达7亿元,惠及人才超2万人次;新认定区高层次人才150余名,数量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101%;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5万人,是2016年的9.4倍。
1500多名
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已集聚会员单位150多家,研发人员1500多名;2021年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沙园区加速发展建设,园区入驻机构已累计实现营业额超125亿元。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