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广州艺术博物院看大猫
发布日期: 2022-04-02 17:00:37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霸气威严、极具王者风范的老虎"带领"山林草泽中的猿猴、鹿、马、猫们,共聚一堂,展现山间勃勃的生机。近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草泽雄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走兽画展"正式开展,共展出作品 51 件。

画家都爱画虎

高剑父的虎、赵少昂的虎、翁芝的虎、杨善深的虎,各有不同却同属岭南画派。走进展览,可以发现,本次走兽画展览,虎、猿猴、鹿、马、猫等是绝对的主角,它们是不同作者的同题材创作作品。在相同中寻求不同,不仅是笔法技巧上的差异,还带有每个画家惯有的气息。并且,画家的命名也极为相似,如《草泽英雄》、《草泽雄风》、《自有雄风藏草泽》等。

高剑父 虎啸山月高

据介绍,因为古人认为猿猴具有"佛性",象征祥瑞吉祥,故描绘者众多。本次展览中卢振寰的《白猿红叶》、程璋的《天都山猿图》、赵少昂的《月夜猿啼》等,同是画猿名家,不仅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风格取向,也是他们理论上提出创新亦或保守的实践。

卢振寰 白猿红叶图轴

岭南地域明末清初画马名家张穆,清代徐方(生卒年不详),近代徐悲鸿,他们的马姿态各异,各有千秋。有的描绘出了马的健硕之美,而有的更关注马的骨干瘦硬;有的描绘的是斗志昂扬、奔跑向上的骏瘦之马;有的却是悠闲自在,唯美静谧的马。

徐方 五马图

当"大猫"遇见"小猫",猫虎同台,趣味十足。猫是体型较小的走兽,后逐渐被人类驯养成宠物,从古至今,始终是画家笔下所钟爱的描绘对象。"照猫画虎"是古时画家们描画老虎的一种方式,后来的人们在绘画中,总是将两个形象放在对立面,此次展览中不同以往,将猫的威猛、虎的温顺也呈现得淋漓尽致。

赵少昂 草泽雄风图

想被画家喜爱的小动物,不能脱发

记者发现,在本次展览中,无论是虎、狮、豹、猿、猴、马还是猫、狸,都有着丰富的毛发,画家无论采用写意还是工笔手法,都需要关注到毛发质感的表现。据了解,毛丛的梳理走向、层次关系到整个骨骼、动态,不容忽视。

在展览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们对于丝毛技巧灵活的掌控和对层次渲染的熟练应用。蓬松有致、丝毫毕现的毛发描绘在,赵少昂的《草泽雄风图》、何香凝的《狮子》等中都可一见。也有部分画家采用没骨手法,通过墨色的塑造或是渗发呈现出了虚实有致,浓淡相宜的效果,如任颐的《猫图》、杨之光的《梦初醒》等。

杨之光 《梦初醒》

"谐音梗"寄托美好祝愿

画家创作走兽画,除了对客观自然物象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寄托心志。自然界中有了众多生灵才会更加生机勃勃,因此画家们创作走兽画不仅是对自然的歌颂,对生命的热爱,更是对充满力量、昂扬向上的精神的寄托。比如,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寓意着健康和美丽的爱情,并且"鹿"与"禄"谐音;猿猴是古老的动物之一,活泼、热情,且长寿,"猴"又与"侯"谐音,寓意"生迁";猫与蝶搭配谐音"耄耋",寓意长寿吉祥。

黄侃 猫蝶图

展览:草泽雄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走兽画展

主办:广州艺术博物院

展期:2022 年 03 月 30 日起

展馆:三楼赵少昂艺术馆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艺博宣

标签: 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