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汕村50亩农田用作探索“共享水稻”种植模式的试点。
■村民正忙着修缮“共享水稻”试点农田水利设施。
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探索发展共享经济,不但复耕了撂荒地,还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今年上半年,我们村里的50亩地用作了探索‘共享水稻’种植模式的试点,村里的撂荒地不仅实现了复耕,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麻汕村党委书记谢绍争说,在红丰镇党委政府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麻汕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村子,率先探索发展共享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通讯员 杨坤钢 周海萍
青壮年多长期外出务工
非连片土地成“沉睡的资源”
地处漠阳江边的红丰镇土地多肥沃,且拥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但距离市区较近等区位优势也让红丰镇的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流,导致了乡村土地陷入无人耕种的境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沉睡的资源”。
“大片肥力较好的土地多已通过流转给种植大户耕种,但一些相对没那么成规模的‘瘦田’却难免不被剩下。”由阳江市委组织部牵头,阳江市委编办、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校、市交通运输局、建设银行阳江市分行等单位组成的驻红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杨坤钢提到。任其闲置浪费了土地资源,然而按照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种植耕地效益不佳,农民积极性不高,该如何破局?
针对当地春季农业生产特点,红丰镇党委政府和驻红丰镇工作队积极谋划,结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创新提出“共享水稻”模式,并决定率先在麻汕村试点,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资源变资产,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镇干部职工参与认领
共享模式多方受益
眼下,麻汕村50亩“共享水稻”试点农田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翻地覆土盖肥等工作,“这几天正在抓紧完成育秧。”驻红丰镇工作队介绍道,“水稻共享”模式主要通过村经联社回收村中不连片的撂荒地、闲置地,再划分成一亩一亩的块状稻田,按照一定的成本对外认领,并由村经联社进行日常管理和耕种。
“该模式既让认领人(共享人)获得了一块属于自己耕种的田地,也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参与管理增加了集体收入,实现了三方共赢。”驻红丰镇工作队说,以今年春季的水稻种植为例,按照土地成本、种子、配料、人工、管理费等要素进行核算,每亩成本约为820元。而“共享水稻”预计亩产380公斤,按照市价4元/公斤稻谷来测算,共享人可获得投资纯收入约700元/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共享水稻”模式落地落实,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试点工作,红丰镇党委书记、镇长率先带头各认领了3亩水稻,驻镇帮扶工作队也发挥组团单位优势认领了20亩,镇干部职工也积极参与,一共认领了50亩。“通过这一模式,麻汕村预计今年可增加约1万元村集体收入。”
驻红丰镇帮扶工作队表示,“共享水稻”模式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他们将密切关注试点成效,协调镇农办、种养大户和科技特派员团队等力量进行技术支持,并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进行推广。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优化“共享水稻”的收入分配模式,引导原建档立卡脱贫户积极参与,努力实现村集体、共享人、村民等多方共赢。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