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日记(497):荔枝树下的课堂 见证她一点一滴的进步
发布日期: 2022-04-22 12:18:03 来源:

(作者:张彪 驻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副队长 派出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晴

四月的曲界,温暖而舒适,白云被白色风车吹向远方,连片的红土地顶着金灿灿的菠萝,美得像一幅油画。

在油画里穿行的,是我们的这辆小车。今天,我开着车带上工作队李小漫老师和唐千涵老师,要去高坡村给陈桃二讲课。

▲一望无际的菠萝的海。

陈桃二是曲界镇高坡村委会高南村人,因病致残,无法站立,行走只能依靠凳子,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种点蔬菜出售,还要供三个女儿上学。她家是当地低保户,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在附近菠萝加工企业为她找了一份削菠萝的工作。

我们驻镇工作队在去年7月份进驻曲界镇后,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交流发现,她虽然身体不便,但坚强乐观,且头脑比较灵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也把这份乐观和对生活的态度,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她和我们说,即便辛苦劳作,心心念念就是学识字,学说普通话,因为她那三个女儿肯定会飞出小村庄,她期盼那时能够和她们用微信说笑,也可以和大江南北的人们交流,还希望有机会通过自己努力,赚一些钱,帮衬一下辛苦劳作的爱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探讨,我们决定采用电商助农的方式来帮助她,让她学会在微信或者短视频上售卖本地特产,减轻一点生活压力。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本地最有名的菠萝,但是经过调研发现,菠萝季节性太强,加上储存时间较短,对包装和运输要求高,不适宜她初期创业。于是我们又找到了广东农垦在曲界镇当地的海鸥茶厂,把我们的想法和茶厂领导进行沟通,立即得到了茶厂的大力支持,同意以代理商的价格提供货源给农户,并且免去押金,一切手续从简。

货源是解决了,但是陈桃二的现实情况,根本无法运转起来。因为她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无法和客户进行交流,她也不会操作手机微信和短视频,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决定一步一步来,磨刀不误砍柴工,先从教会她识字和讲普通话开始。开始前我们工作队何队长与陈桃二沟通交流,说明了情况,虽然我听不懂她激动地讲着的本地话,但从她脸上的笑容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眼神已经知道结果了。

▲荔枝树下的课堂。

说干就干,何队长自掏腰包,给陈桃二购买了书包、文具和课本。选派了会讲本地话的李小漫和唐千涵担任授课老师。两位老师经过探讨,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包括最简单的1到10数字,以及“你好”、“谢谢”“再见”等等内容。

▲老师从基础教起。

我们的课堂设在了陈桃二家院子里荔枝树下,黑板挂在树上,几张高低不一的凳子就是课桌椅,条件虽简陋,但课就这样开始了。每次上课都会吸引村里大批村民,村民们不仅感到新奇,也非常佩服陈桃二的学习勇气。课堂氛围总是热闹,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桃二认真学习。

这样的工作,我们一干就是大半年。陈桃二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现在,她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普通话日常用语,每次当我打开车门下车的时候,她总是微笑地对我说,“你好!”当我们上完课准备返回时,她又不舍地和我们说,“再见!”看着她每天都在进步,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

作为曲界镇乡村振兴的一分子,虽然我每天都在做着普通的工作,但是我却感觉到很充实。“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我们的坚持和付出能够帮助到更多有困难的人,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