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出台“中医药10条” 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
发布日期: 2022-04-24 19:20:14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4月24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中医药10条”)。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医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中医药10条”重点在推动中医药领域人才高地建设、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鼓励中医药成果产业化、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建设中医药智能装备创新高地、鼓励基金投资等方面提出多个国内首创、全国领先的突破性政策,集聚全球高端中医药资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筑巢引凤:吸引中医药高端人才汇集黄埔

发布会上,黄埔区政府一级调研员杨家伟介绍,“中医药10条”具有精准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特点,精准“把脉”中医药发展,争取政策先行先试,全方位营造最优中医药创新环境。

吸引人才精准化是政策的一大亮点。“‘中医药10条’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医药领域五类特色人才分类支持政策,从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到中医药交叉学科领军人才,单个团队资助金额最高1500万元。”杨家伟表示,此举将吸引各类中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特别是中医药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到黄埔创新创业,带领团队在本区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中医药10条”还鼓励高层次人才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传承创新交流活动,在全国打造“黄埔岐黄汇”中医药传承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交流、工作室传承收徒等传承活动,鼓励承办国际国内、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专业研讨会等各类国家级中医药高端会议或论坛落地黄埔,按实际举办费用30%给予支持,每个活动最高补助100万元。

产业协同:鼓励医工交叉发展

率先在国内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是“中医药10条”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政策鼓励医工交叉发展,对建设医工结合实验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经认定,按其设备购置费等建设经费的30%给予支持,每个平台最高补助1000万元;经认定,对特别重大的国家级实验室,按实际投入建设经费的50%给予扶持,每个最高补助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10条”在国内首次在中医药领域打通中医药产业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通道,扶持措施系统化,大力支持中医药成果产业化、中医药成果技术交易,支持建设互联网医院,吸引投资基金,形成政、产、学、研、金、用的政策合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黄埔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工业制造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一个地方,也是我们科研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最便利的一个地方。”温川飙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多元的产业集群,为科研机构提供了实验应用的场地,而“中医药10条”也恰恰抓住了“技术支撑”这一关键点,为中医药产业化发展“造血”。

先行先试:开辟生物医药申报“绿色快车道”

“中医药10条”还提出,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20年8月,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广东省药监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国首创“省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在省区合作背景下,双方共同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省药监局将行政许可事项前移和下沉,大大缩短企业等候检查的时间。

“通过共建法定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撑平台,让企业‘足不出区’就享受到省级法定药品检验机构的优质服务,提供包括中药活性成分分析、质量标准研究、安全性研究等服务项目,切实解决企业长期面临的法定检验送检距离远、时间长问题。”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田农介绍。

此外,黄埔区还设立新药申报服务中心,为企业新药申报、许可验收、符合性检查等业务提供专业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构建生物医药申报服务的“绿色快车道”。“对疗效好、安全性高、受群众欢迎的医疗机构中药成方,我们将积极提供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与备案申报指导服务,帮助更多优秀中医药成果传承发展,进一步提升中药产品可及性。”田农说。

文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范敏玲 舒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