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以前修路都是听通知,想修路只能等安排。如今,听说要筹钱修路,我们都很积极捐款,想着能争取到修路机会。” 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的村民高兴地说。原来,为了激发村民积极性,提高社会参与度,将群众“被动安排”变为“主动争取”,从“要我修路”变为“我要修路”,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在推进村道建设中,创新开展“村自筹、镇补助”方式,由村筹集百分之十资金,镇补助剩下资金,开展道路硬底化、道路拓宽项目。一条条村道的建成通车,也伴随着村民思想上的一次次转变。道路通了,工作队与村民的心路也通了。
(资料图片)
环村道路遇波折,耐心调解获支持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升平村委双厥村的温大叔因道路选址经过家门前,认为会影响房屋稳定性,产生噪音污染,希望缩短路宽。了解到温大叔的情况后,工作队多次登门开展劝导工作,消除温大叔的顾虑——
“道路施工会严格按照标准,不损伤房屋。”“晚上车少,不影响睡眠。”“修路是件大好事,为了集体,为了子孙后辈,我们应当团结起来,一起支持修路。”经过耐心解释后,工作队在修路一事上获得了温大叔的支持,成功将“我不支持”变为“我支持”。
道路施工关注多,主动监督氛围好
道路硬底化项目受到广泛关注,村民自发组成村民监督委员会,主动参与道路施工监督工作。原本对修路有争议的温大叔也加入到监督委员会中。
“这路怎么修,用什么修,修得怎么样,我们都在关注,这可是关乎全村的‘大事件’,我要好好看着。”温大叔说,并认真检查施工材料,查看施工质量。
工作队立足实际,大力支持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村民监督作用,提高村民参与度,推动村民从“我支持”向“我参与”转变。
道路完工获好评,观念转变齐夸好
“凑钱就能修路吗?”“这路真的能修起来吗?”在项目开始建设前,工作队面临群众的质疑,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解答群众疑问,做好项目建设宣传、公示、表决工作,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推进道路建设项目落地,耗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道路硬底化项目。
“没想到这路修得又快又好。”“下雨天再也不用怕走泥泞路了。”村民们看着刚竣工的道路发出由衷的赞叹。工作队发起的道路硬底化项目,将群众从“我不相信”变为“我相信”,刷新群众对政府效率的认知。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美琪 通讯员 陈钰琦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