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增休闲绿地、改老建筑打造历史文化名片……黄埔旧改保留城市记忆提升村民幸福感
发布日期: 2022-07-09 09:49:33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河涌整治之后,河道宽了,水清了,空气好了,两岸有碧道了;旧村改造之后,村民荷包"鼓"了,居住条件改善了,文化归属感更强了 …… 广州市黄埔区在旧村改造中,以人为本提升村民幸福感,修旧如旧保留城市记忆,让老城市在旧改中庚续历史文脉,焕发新活力。


(资料图片)

居住环境升级,村民幸福感加倍

满眼青翠的阳光草坪、干净整洁的骑行车道、石砖铺就的人行步道 ……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村的南岗龙舟文化公园,占地面积近 10 万平方米,这里不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而且配套建设了儿童游乐场、体育健身设施。在龙舟文化中心,社区居民还可以观赏龙舟雕塑,领略南岗传承六七百年的龙舟文化。

"现在这里的环境漂亮多了,也舒服多了。"在南岗社区居民秦锦伟看来,经历过旧村改造的南岗村跟以前相比,"一个天一个地"。他说,以前,这里曾经是货柜场,是物流仓储、废品回收等行业的集中地,其中还有很多修车店、五金店。

跟南岗龙舟文化公园一样脱胎换骨的,是南岗河。"以前,南岗河就只是一条臭水沟。"在家住河道附近的梁小英(化名)的记忆里,治理前的南岗河,两岸都是乱搭乱建,一到夏天,蚊子满天飞。

2016 年,广州全面推行河长制。黄埔区通过控源截污、自然修复、海绵建设等措施,对南岗河进行了系统治水:推行"四洗"清源行动,开展源头治理,拆除违建,清除岸上污染源,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和雨污分流整治 …… 如今,南岗河的两岸生态空间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场所。今年 4 月,南岗河更作为广东唯一的入选河湖,成为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南岗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提升、幸福感的加倍,背后凝结着无数基层干部的汗水。

"整个河涌整治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25 年前"弃商从政"、从此扎根社区的南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董事长徐绮梨感慨道,"南岗村在河涌整治过程中拆除了几十万平方米的散乱污,其难度可想而知。"

徐绮梨说,一开始,为争取村民理解,基层干部需要反复做工作。"在基层,最能依靠的还是党员。"在她看来,在南岗村的旧村改造中,基层党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南岗大姐队’,正是她们,做了很多工作。"

村民荷包鼓了,文化乡愁留住了

横卧于碧水之上的鹊桥、绿树掩映下的粤剧大戏台、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墙、古老的扶胥古运河码头 ……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沙步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融德里经过旧村改造之后,焕然一新,千年沙步有了一张历史文化新名片。

融德里是沙步旧改复商的一个重点项目。除了保留近 2000 平方米的文物和风貌建筑,还新建了仿古建筑群。未来,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将进一步推进文保建筑和风貌建筑的活化利用,举办一系列非遗类活动的同时,并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引进一批餐饮、民俗文化等体验型业态。此举在吸引游客前来品味老城悠闲,重拾"南岗鱼蛋"、"鹿步云吞"童年味道的同时,也必将为当地村民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

事实上,旧村改造已经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据黄埔区沙步村经联社董事何智峰介绍,在旧村改造前,沙步社区集体经济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型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厂房、仓库、商铺、土地的出租收入,每年收入约为 1.6 亿元。"我们还将引入一批高新尖端新兴产业,届时,沙步社区的集体收益和居民收入水平都将大幅增加。"

村民的荷包"鼓"了,居住条件也有了变化。上个月, 512 户沙步村村民通过摇珠,分到了新楼房,并有望在今年底"上楼"居住。

对于沙步社区的居民而言,经济增收、居住条件改善固然重要,留住城市记忆、延续文化根脉也十分重要。

走进经过改造的融德里,随处可见青砖、灰瓦、石板路、岭南山墙 …… 岭南古建筑群原汁原味,古意十足:北面宗祠广场上,沙步古建筑群中的镬耳墙、人字坡、博古脊等古建筑元素尤其显眼;走上鹊桥通往湖心岛,榕树掩映着粤剧大戏台;在湖心岛上,可以遥望对岸南面广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墙、扶胥古运河码头。

"沙步村历来是黄埔区传统龙舟的强村,所以融德里特别保留了龙舟文化元素。"沙步村经联社董事梁伟鸿说,为了保存好这些城市记忆和文化乡愁,融德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所有文物、古树都是原址保存,原封不动"。

比如在修复建于清代的俊成家塾时,团队发现走廊是民国时期的倒制混凝土结构,为了尊重历史,团队没有直接改成砖木石结构,而是小心保留了传统。

而在修复汉卿家塾时,一些老石板因年久失修,已经缺失,他们就在村里四处收集老石板 …… 就这样,融德里青砖灰瓦、天井石板、灰塑壁画的广府传统建筑风格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黄蓉芳 郑嘉俊 范敏玲 李剑锋

标签: 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