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配齐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孤儿养育等标准居全省首位,全市1.7万名困境儿童全部落实分类帮扶保障……当前,广州民政部门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扎实履行政府职责,依法维护儿童权益,快马加鞭将广州打造成为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在打造这座可爱的城市之时,有着众多添砖加瓦者,王经华作为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一名90后特教老师,近五年来用爱心托举起众多“折翼的天使”逆风飞翔;12年来,唐冬晴在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从临时监护转为督导之职,一步一脚印织牢未成年人兜底保障网,守护“少年的你”。
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唐冬晴:
“救助一阵子,影响一辈子”
(资料图)
抱着同理心,和孩子们当朋友
唐冬晴挣脱开了小梅(化名)的手,任凭7岁的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泪流满面地忍着不能回头。这些年来,那些相似的分离片段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她身上轮番上演,不倾注感情就不会难过,面对注定分离的结局,唐冬晴“屡教不改”。
大学毕业后,唐冬晴就来到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下称“市未保中心”)负责流浪儿童的临时监护工作。唐冬晴认为,“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价值观形成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如果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其影响必定深远。”她抱着“救助一阵子,影响一辈子”的初衷,至今仍未易改。
唐冬晴记得,当初市未保中心收入的流浪儿童、未成年人的数量远比现在多,只管孩子吃住,社会工作专业难有“用武之地”,面对繁杂的护理服务,唐冬晴只“恨”当初没有读护理专业,“当时护理区滞留的人数维持在30人左右,压力很大。”白天要应对孩子们的哭闹,晚上还要整夜巡视,慎防孩子半夜出现癫痫抽搐等意外状况。她坦言因为长期熬夜,身体对她“控诉”,有段时间莫名地长胖了不少。
这些年来,在市未保中心收留的孩子年龄段有所变化,不少是外出打工遭遇变故的青少年,情绪容易波动。唐冬晴与他们沟通时摒弃自上而下式的教育姿态。“你跟他说:你这样不行,你应该怎么样。但小孩处在情绪中,是不会听‘我应该怎么样的’,他只想‘我想怎么样’。”唐冬晴认为建立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首先要抱有同理心,以平视的姿态把他们当成朋友,信任搭建起来后说什么做什么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一步一脚印筑牢“兜底网”
12年来,在众多触及心底的个案中,唐冬晴逐步学会消化情绪,却一直不吝啬对孩子付出精力和情感。她跟小梅大约两年前认识,刚来市未保中心时小梅很排斥,每天都要哭一场。唐冬晴坚信用心去感化,总有焐热的一天,长时间相处下来,小梅逐渐对唐冬晴敞开心扉,把她当成亲人一样。
市未保中心只是暂时之所,唐冬晴记得送小梅回家的路途很是遥远,从广州到云南的西双版纳整整用了两天。“小梅你要回你爸爸的老家了。”护送小梅返乡前,唐冬晴多次给她做思想工作,劝小梅也是在劝自己。分别时,唐冬晴的劲却抵不过一个7岁大的孩子,小梅抱她抱得那样紧,怎么掰也掰不开,“找了几个大叔过来才把小梅拉开,她哭得撕心裂肺,哭到最后我们在场的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唐冬晴说,“即便只是相处几个月,一般情况下护送孩子返乡分离那刻也会很舍不得,但想到孩子会有好的前程,过了就过了,时间长了会习惯的。”
2019年,市未保中心职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临时监护的基础上,服务对象拓展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调到市未保中心督导事务部的唐冬晴重新出发,马不停蹄地奔走各区进行督导,一步一个脚印把兜底保障网给织牢了。
未成年人保护的道路上,任重道远,“社会在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肯定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这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希望自己能够跟上步伐,不要掉队。”唐冬晴说。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特教老师王经华:
为“折翼天使”重塑羽翼
既当老师又当“爹”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住着一群“折翼天使”,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为使得他们展翅飞翔,不少像王经华这样的特教老师前赴后继地托举他们向上。
201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王经华只身从江西来到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担任一名特教老师。为了保障孩子有非常充分的上学体验,福利院设置了独栋楼来承担教学工作,教学区和生活区区分明显,离开了生活区,王经华只能又当老师又当“爹”。比如,几岁大的孩子上课中途上厕所弄脏裤子,王经华一开始束手无策,但经过前辈老师的指导,很快学会了给孩子换尿片和干净衣服。
被好好地上了一课,王经华也真正意识到,“我们与外面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有不同,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这些孤残儿童身后没有家长照顾,在开展基本教学时也要兼顾起家长的角色,与护理员一起照料好孩子,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了特教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了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日常教学开展实行包班制,简单而言就是老师要固定负责某个班级的教学、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每个班约有10—12名孩子,每堂课一般会安排三名老师负责上课,其中一位是主班老师。王经华说:“爱玩爱闹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会以活动为主,几名老师相互配合才能应付过来。”
在王经华看来,为孤残儿童授课,在讲台口若悬河是不现实的,即便一个班只有12名学生,王经华和其他老师也要针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孩子设定单节课堂的学习目标,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要在一堂课照顾到所有孩子的能力水平,确实是有难度的。”
为孩子们的微小进步感到满足
从事特殊教育难以结出“桃李满天下”的硕果,王经华尝试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待这群“折翼天使”的变化,并为他们每次微小的进步而感到满足。
孩子们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王经华意识到,既要关注如何补短,更要学会发掘所长。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小赵(化名)是个患有高度近视的孩子,平时又不喜欢佩戴眼镜,看书写字只能“贴”在桌面上。王经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留意到小赵的运动天赋,在一众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小赵成功加入了福利院的特奥足球队。到了绿茵球场上,运球、传球,小赵灵活得与一般孩子无异。后来小赵作为球队的主力干将,在广东省特奥足球周活动上为福利院拼得了荣誉,成了足球队的“大功臣”。
一个个“折翼天使”重新展翅翱翔,王经华油然而生出满满的成就感。“他们的提升速度或许会比普通孩子慢一点,我们在短时间里也许看不到他们非常大的进步,但从孩子们的整个成长经历来看,我们的教育是很有价值的。”
王经华表示,成为特教老师教育技能等“硬实力”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具备的是爱心,不付出爱,孩子就感受不到爱。“发自内心去关心关爱帮助这些困境儿童,才是我们工作的原生动力”。王经华对这些孩子的期盼也很简单:“如果他们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就大胆走出去,如果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在院里活得开心快乐,我从中能够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就满足了。”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李国全 张萌
标签:
-
1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 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精准度
-
2高通宣布新一轮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没有设定截止日期
-
3浙江富阳大源镇举办“婆媳同心”主题笔会雅集活动
-
4摩迅科技:“VR云看展”是如何为展会数字化赋能的?
-
5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抗疫精神 守护社区平安
-
6万亿睡眠市场正在觉醒,福气多智能床展现高端科技
-
7CCBEC 深圳跨境展开启更多线上平台新功能 踏上云之路
-
8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 柳传志约1亿元高薪酬传闻四起
-
9技术领先,出行0焦虑,瑞虎7 PLUS新能源闪耀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
-
10全新换代 全新设计!全新一代瑞虎7 PLUS内饰曝光 科技感、豪华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