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挥镰抢收早稻 潮州市奏响丰收曲
发布日期: 2022-07-12 05:34:11 来源: 新快报

湘桥区同时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田间体会“粒粒皆辛苦”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7月11日,一队接着一队中小学生走进金色稻田,拉开了湘桥区“田园亦课堂 颗粒皆归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序幕和掀起潮州市早稻收割热潮。

当天,潮州市早稻“三夏”抢收暨机收减损活动在湘桥区意溪镇西都村举行,潮州市四套班子领导、湘桥区党政领导同志等参加活动,与农民一起抢收水稻,奏响了乡村振兴丰收曲。今年以来,潮州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压实责任,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实际行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撂荒地种起来

把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

■潮州市早稻“三夏”抢收暨机收减损活动在湘桥区意溪镇西都村举行。

又到一年夏收时,喜看稻菽千重浪。

7月11日,位于西都村的潮州市区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开镰收割。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早稻“三夏”抢收暨机收减损活动现场,潮州市四套班子领导、湘桥区党政领导同志与当地农户一起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挥动镰刀,掀起了早稻抢收的热潮。

农为邦本,食为政首。根据《2022年潮州市粮食生产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潮州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生产责任,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加。

“让撂荒地种起来。”在《行动方案》中,明确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今年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主要措施,完成去年核查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能种水稻则种水稻,能种旱粮则种旱粮,就是不能撂荒。

湘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映浩表示,今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各涉农镇街签订撂荒地复耕及粮食安全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细化“责任田”。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推进撂荒复耕,全面完成上级下发复耕复种任务。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流转撂荒土地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效破解撂荒地复耕难问题。

“结合近期有利天气,我们在7月6日发出抢收紧急通知。”张映浩告诉新快报记者,受前期强降雨及台风影响,当地部分稻田出现倒伏、受浸。对此,湘桥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各镇街抓住天气转晴的“天时”,动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种粮户及时做好水稻抢收工作,目前已抢收约5000亩。

新快报记者还获悉,今年夏收期间,潮州市计划7月中下旬在潮安区组织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

把课堂搬进田园

让孩子在农耕体验中学会珍惜粮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稻浪起伏的田野里,同学们抱着收割的水稻排队体验打谷……11日下午,湘桥区“田园亦课堂颗粒皆归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西都村拉开帷幕。

■湘桥区中小学生参加“田园亦课堂 颗粒皆归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当天,来自湘桥区意溪中学、城西中学、实验学校、城南小学、阳光实验学校等学校的约250名师生、家长,在田园课堂上尽情挥洒汗水,上了一堂难忘的劳动实践课。“通过活动,我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更深含义。”小学生丁子凯说,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把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农耕体验中感受粮食来之不易,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提高珍惜粮食、保护粮食的意识。”湘桥区教育局局长余焕湘表示,活动前期,全区中小学师生和家长踊跃报名,最后报名人数达到3万多人。

“通过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利用大手拉小手,引导中小学生走进田园,在农民手把手的教导下互动体验,全面提高劳动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共同守护粮食安全。”湘桥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饶文峰表示,西都村是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首站,接下来,活动将在桥东街道、官塘镇、磷溪镇、铁铺镇等镇街陆续开展。

■学生们在收割水稻。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西都村的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已被划为湘桥区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是全市1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示范项目和宜机化试点。意溪镇副镇长陈培标表示,在湘桥区大力支持下,努力把示范片建成重要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推广载体、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平台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样板,示范带动全区粮食增产增效。

下一步,湘桥区在全面推进水田垦造确保“良田粮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大力推进特色种植基地建设,计划在全区选择10个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设施齐全、产品优质特色、绿色安全可控、资源利用科学的农业种植基地,择优开展创建“名、优、特”农产品示范基地活动,予以奖补扶持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陈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