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讯息:新快Plus艺术荟成立一周年——十全十美·盛装归来 | 董国康:以笔作刀,在瓷板刻画千山万水
发布日期: 2022-07-15 22:43:37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李商隐《锦瑟》这句诗,去追忆美好时光,会情深意长。在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之际,新快 Plus 艺术荟推出"名家名企巡礼"系列报道——十全十美 · 盛装归来。它既是梦想,又是现实,艺术就是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完成好作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众所周知,董国康素爱中国画,犹爱好画红棉与善画水墨虾。但不为人知的是,董国康还是瓷版画的个中好手,不仅凭借瓷板画斩获"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赛事中更是屡创佳绩。近日,新快报记者再次走进董国康的花地草堂工作室,这一回不看红棉不看虾,一起来欣赏在瓷器上的精致艺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童年记忆,如今重现时隔半年再见董国康,他依旧是一副能说会道的模样。见到记者前来拜访,董国康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珍藏在金色软布盒子里的瓷板画。从秀丽山水到花鸟鱼虫,再到各色各样的传统人物,董国康的瓷板画从不拘束于题材和内容,而是随心所欲、怡然自乐。虽然在瓷板画领域已经有一定成绩,但董国康真正创作瓷板画近约莫十年时间。

董国康向记者展示瓷板画作品。"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瓷板画了,"董国康回忆道,"我出身在广州的老西关,当时家里的酸枝桌椅靠背都有镶嵌天然云石,也有镶嵌非常精美的手绘瓷板画,我到目前还未重遇上当年所见过如此精美细致的手绘瓷板画。"尽管当时年幼的董国康尚未完全懂得何为瓷板画,但精致和漂亮成为了他对瓷板画的第一印象。时间来到 2010 年前后,董国康应邀参与了广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董国康结识了一群佛山市石湾镇从事陶艺的工匠师傅和陶艺大师。石湾镇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陶都,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明清著名民窑之一的石湾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和窑匠的交流中,董国康对瓷器有了深入了解,他渐渐产生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尝试将自己热爱的中国画融入到瓷器当中?"我想将我爱好的题材表现在不同的材质里,看看会是怎样的效果。"董国康说。

董国康将中国山水画融合到瓷板画当中。

不怕失败,积极尝试

尝试新事物,总不会是一帆风顺。将画画的"战场"从宣纸转移到瓷器,实际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董国康表示,自己刚开始瓷板画创作时,发现用在纸上的画法来创作,最后呈现的效果有可能不如人意。"在宣纸上画画时,用笔的快慢会呈现出笔墨的强弱,但在瓷板画画,轻重快慢出来的效果和宣纸不同,例如中国画讲求墨分五色,但瓷板上的深浅就要自己去摸索不同的釉色颜料,油料和水料不同,高温料和低温料不同。"董国康表示,在宣纸画画,可以等笔墨干透后继续叠加到满意的层次为止,但在未烧制的瓷板,叠加时过于用力可能会蹭掉之前画上的釉色颜料,"这就要调整画画的先后程序和处理手法,利用渍染和点染的方式去解决。"除了用笔的差异,瓷板画还有一种特殊的技法,能够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层次感。"瓷板分为生板和熟板,生版是未经高温烧制的瓷胚,材质偏软;熟板则是已经烧制完成的陶瓷,材质坚硬。"董国康介绍道。"在生板上创作,可以用硬的竹笔、钢笔去加工效果,我曾经画过一批达摩,用竹笔雕刻出毛发的痕迹,烧制出来后,他们头发和胡须都变得非常有立体感,这是宣纸无法达到的效果。"他认为,要想画好瓷板画,需要自己摸索,还要积极请教他人。对于瓷板画来说,运输和烧制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瓷板易碎,运输过程稍有不当便可能破碎,烧制时若掌握不好温度,也无法呈现出应有的颜色和层次,分分钟让本就不易的创作前功尽弃。这样的遭遇,董国康经历过许多次,但他现在谈起时皆一笑而过。"失败乃成功之母。"他笑道,"我是为了爱好而画的,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谈不上放弃不放弃。"在漫长的摸索和磨合后,董国康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可靠的窑匠协助烧制。

董国康的部分瓷板画作品。

屡创佳绩,再接再厉虽然和学习中国画相比,董国康在瓷板画的资历尚不算深,却已经屡创佳绩:《山居清音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菩提达摩》荣获第三届"中国 · 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正气祥寿图》荣获第四届"中国 · 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溪山高隐图》斩获第六届"中国 · 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 ……2017 年,董国康更是凭借陶瓷画获授予"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董国康在瓷板画的资历尚不算深,却已经屡创佳绩。

《山居清音图》至今仍高挂在董国康花地草堂工作室的墙上,回忆起当初创作的情景,董国康表示构思的时间比画画的时间更长,"我是带着生机勃勃的理念去创作,想呈现出一个宜居恬静的世外桃源。"在技法上,董国康也别出心裁,"除了线条以外,我是用‘点’法去加强效果,因应画面去层层加深,包括尖点、圆点、方点和平点等等。"

《山居清音图》。

最近,董国康还完成了《乐山乐水》系列瓷板画,共四幅。虽然四幅瓷板画都是描绘山水,但构图和内容均有差别,分别为《山泉水清》、《山溪胜揽》、《清溪山下》和《静泊归舟》。"我对山水比较热爱也比较擅长,所以以山水题材入画为主。"同时,考虑到以往大尺寸的瓷板画作品在运输方面有较高的风险,董国康便转念一想,用四幅小尺寸的系列画来抒发心中所思所想。

董国康和他的《乐山乐水》系列瓷板画。

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董国康似乎更喜欢活在当下。在他眼里,创作始于热爱、终于热爱。董国康从不给自己设定任何形式的条条框框,于他而言,自由和快活才是艺术的最大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从未止步于探索艺术的道路,一路高歌、昂首前行。对话:

新快 Plus 艺术荟让我们"同声同气"新快报:过去一年,您在新快 Plus 艺术荟有何收获?董国康:对我个人而言,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认识了许多其它艺术领域的大师级艺术家,还和岭南押花大师傅庆军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我在和他们的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处处留心皆学问。新快报: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董国康:新快 Plus 艺术荟曾经办过"走进大师工作室"系列活动,我觉得办得很成功,既可以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和读者们面对面交流。记得当时我唱了一首曲,没想到读者们会那么欣赏,有一种"同声同气"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新快报:可以寄语新快 Plus 艺术荟一周年吗?董国康:这一年,新快报和新快 Plus 艺术荟尽心尽力地为艺术宣传、为社会服务,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做出了很大贡献,真的非常感谢。希望新快报和新快 Plus 艺术荟全体同仁能够一如既往地将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到底,争取更好的成绩。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