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资讯!“本硕博”支教队走进小镇中学 激发农村学子探索科学热情
发布日期: 2022-07-18 21:39:13 来源: 新快报

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下,水火箭“咻”一声飞向高空,中学物理课经典知识点,从平面课本跃然在初二学生徐仕鹏眼前。“太神奇了,支教老师的演示让我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他一样兴奋的,还有同是潮州市饶平县海山中学的学子。


【资料图】

7月的海山镇,烈日杲杲。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海山镇帮扶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邀请汕头大学理学院,在海山中学开展为期5天的“科普进校园”暑期实践活动。大学支教团队给同学们带去了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精彩课程,带着同学们“穿越古代”探索古植物学,放飞太空梦想制作水火箭……因支教活动开展,校园活力四射。

汕头大学理学院支教老师讲解“像麻花一样”的DNA结构。

“本硕博”支教队走进小镇中学

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汕头大学理学院在工作队邀请下,带着知识干货,走进了海山中学。

7月13日至17日汕头大学理学院精准选派涵盖“本硕博”支教团队共60人,而海山中学,亦组织140名中学生在暑假期间自愿回到学校参加“科普进校园”暑期支教课程。

强大的支教阵容,给海山中学同学们带了哪些知识?

由于当中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师生投身到此次暑期实践项目, 为此老师们都有备而来。他们设计了“游历化学城堡”课程,带去化学实验工具,演示化学知识点“置换反应”;而生物专业团队,梳理了“古今植物”的有趣演化,将同学们带进了植物天堂。还有航天课、医学课……12种不同的课程,72个课时里面,支教团队送去了琳琅满目的知识干货。

“这一次支教,除了希望丰富海山中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拓展能力之外,还希望通过科学魅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汕头大学理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汕头大学理学院支教老师和海山中学生一起设计制作水火箭。

传授应急知识,启发学以致用

“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突然倒下的病人,你会怎么办?”支教课程的实质上,汕头大学支教队秉持着“实用”、“贴近”原则。每次课堂演示,都吸引师生思行相随。

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支教老师带来了实用的急救技术,当老师抛出这个问题时,课堂上一下就安静下来,大家都专注起来。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急救技术,人人都能成为‘急救先锋’。” 随着支教老师娓娓道来,以及情景模拟、分步教学,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同时身临其境地学习到了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步骤及其重要性。

“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旨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展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工作队队员介绍。

汕头大学理学院支教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彩虹雨”现象。

浓缩科学原理,鼓励学子逐梦星空

“太神奇了!我很喜欢哥哥姐姐来陪我们一起过暑假,也学到了很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海山中学初二学生徐仕鹏开心地说到,他之所以兴奋,是听了支教老师一席话,老师鼓励他长大以后,追逐初心志愿,实现做一个天文学家的理想。

原来,徐同学一直羡慕航天员逐梦太空。然而身处乡镇,他觉得,梦想有点遥远。

但是,支教老师带着他和同学们一起探索航天科技,并将航天原理浓缩到一场“水火箭”制作活动中,他又觉得,梦想被推动前行了一小步。

操场上,支教老师们从水火箭的发射原理入手,逐步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解水火箭,循序渐进踏入科学技术的大门。在制作水火箭的环节里,支教老师们也鼓励大家思考,积极动手尝试自己设计火箭的各个部件,一步步引导同学们向难题进攻。同学们紧紧盯着老师实验中一飞冲天的水火箭,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课后,学生们的热情,让支教团队和工作队都感动了:“课后,海山中学的学生们把老师围得水泄不通,我们从大家眼中,看到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驻镇帮村引入文教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头脑风暴,课堂互动,引发探索心……一连5天的支教活动,让支教团队看到了海山中学学子的潜力。

中山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欧阳兆昌表示,“在许多课堂上,支教老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自己心中的答案,即使错了也不气馁,大胆地不断猜想,并举手分享自己心中的想法。大家都很棒,也希望他们能把这种思辨精神,融入到往后的学习中去,吸取文化知识,建设家乡。”

工作队介绍,未来,还将依托广东省科技厅搭建的科技特派员平台,充分发挥汕头大学理学院在海洋研究方面的优势,打造乡村振兴帮扶品牌,惠及更多农村学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欧阳兆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