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中山自主研发 首款SGS抗蓝光新品发布
发布日期: 2022-08-03 20:38:32 来源: 新快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快报讯 在当下社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当起了"低头族",可是,常看手机不仅会引起颈椎问题,屏幕蓝光对眼睛也有一定危害。手机"屏保"也被科研人员极力关注。8 月 3 日,中 山市一款自主研发产品——"全球首款 SGS 抗蓝光新品"正式发布,意味着"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在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道路中又迈出坚实一步。

蓝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的可见光,它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会导致眼睛近视加深产生视觉疲劳,甚至造成黄斑病变。同时,蓝光对睡眠也有一定影响。专家指出,手机屏幕中 的文字、图像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原色,通过不同比例所显示的。因此,只要看手机眼睛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蓝光。

中山蓝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蓝宏")技术总监赵静介绍,当今人们使用的电子产品中都存在蓝光,其中 415-450 nm 波段的高能可见蓝光属于有害蓝光,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穿 透力极强的特点,长期接触有害蓝光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出现功能性异常甚至死亡,损伤眼结构、引发老年性黄斑变性、视觉疲劳等问题。

据介绍,当前市场上有镀膜、液晶、软件调节等防蓝光解决方案,但存在无蓝光阻隔、图文不清、色差等现象,并且防蓝光市场目前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有的产品甚至无法阻隔有害蓝光。基 于这样的背景,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导入复旦大学优质科技成果在中山实现转化。中山蓝宏依托"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生产出首款 SGS 抗蓝光新品,能阻隔 415-450 nm 波段的有害蓝光,并保留有益蓝光,实现了红、绿、蓝三原色的平衡,同时解决了与屏幕贴合时的色偏和亮度下降问题,实现图文清晰 。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该公司进行了 SGS 认证。SGS 消费电子产品事业部华南区总监郑凯表示,作为国际第三方,通过可追溯、有依据的方法对产品做出客观评价,一方面能促 进企业不断改良产品性能,另一方面也能够辅助消费者建立正确认知,帮忙大家选购、使用。

中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 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山市科学技术局、中山复旦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努力下,至今复旦大学已有 12 个教授领衔 项目在中山设立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司。中山蓝宏正是在创新中心孵化成长起来的,公司创始人、复旦大学教授汪长春介绍,公司将国内最先进的合成乳液制备研发技术带到中山,开发出了运用 于建筑、汽车、手机、家电等不同领域的功能型的"光子晶体防护薄膜"。

"从科研到技术再到产品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汪长春感叹,将科研成果变成一项大家能熟练掌握,并且具有稳定性的技术,最终转化为消费者、市场认可的产品,离不开企业的转化能力。汪 长春表示,中山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对技术的转化度高,在首款用于 3C 领域的功能性护眼产品发布后,中山蓝宏还布局了多项专利,将继续围绕"光子晶体防护薄膜"领域全面开展成果转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