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我们乡村振兴这一年│中山驻潮州龙湖镇工作队:活化非遗强文旅 强党建件件实事落地
发布日期: 2022-08-04 16:42:11 来源: 新快报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广东创新开启史上规模最大的帮扶行动,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

此后,各地各单位立足实际,选优配强组团派出帮扶队伍,开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各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安下心来、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重点任务,积极筹资金、跑项目、引技术,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镇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特色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年过去,新快报特别推出“我们乡村振兴这一年”专栏,展现各工作队奋力书写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

活化古寨粮仓古迹,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放大古寨文化、非遗木雕等资源优势发展文旅产业;盘活弃耕土地打造淮山、马铃薯示范基地;推动“党建结对”村村覆盖,办好民生实事……由中山火炬开发区牵头,联合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山市民众街道、中山市中汇投资集团、中山农业银行等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驻龙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龙湖镇工作队”),进驻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一年来,聚焦“五个提升”任务,打出了一套帮扶“组合拳”。

▲工作队全体队员合照。

活化古寨兴木雕凸显特色壮大文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进驻以后,驻龙湖工作队以古寨文化、非遗木雕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协助龙湖镇党委政府谋划建设文旅、农旅、非遗和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他们以“龙湖古寨”为核心,推动整合辖区内拟升级提档的8处国家级、9处省级文保单位和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等文旅资源,并投入85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龙中路外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和龙湖古寨“1号粮仓”古迹活化工程,完善古寨基础设施,展示古寨文化魅力。

同时,工作队也助力“擦亮”后郭村潮州木雕工艺之乡美名,协助龙湖镇围绕“木雕产业”和“美丽乡村”主题,在后郭村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打造一条产业链、提升一条风貌街、改建一座村史馆、建设一个党建广场、新建一座玻璃书屋),推动潮州木雕与公共文化服务、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带动木雕非遗产业发展。

▲工作队协助龙湖镇振兴文旅、非遗产业。

围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打好撂荒土地复耕复种“歼灭战”和农田水利“攻坚战”的目标,驻龙湖镇工作队也积极推动盘活弃耕土地,做强农业产业。他们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在后郭村建设的300亩淮山种植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上阁洲二村培育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也在发挥成片带动示范作用,力争实现马铃薯种植规模达400亩。

党建共建作引领选优结对办实事谋发展

驻龙湖镇工作队还十分注重发挥党建优势,选派中山市16个有帮扶意愿和帮扶资源的社区(村)、国有(民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通过“支部+支部”“党委+支部”“党委+党委”等方式,与龙湖镇15个行政村、龙湖卫生院党组织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实现龙湖镇行政村“党建结对”全覆盖。借此,他们还助力推动加强龙湖镇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今年2月,中山火炬开发区组团成员单位筹集财政资金95万元,用于优化龙湖镇1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条件。

▲中山火炬开发区组团与龙湖镇共同谋划产业帮扶项目。

依托党建共建,工作队也助力推动村委会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村党组织党建引领力,并协调中山4个“党建结对”单位出资28万元,帮助4个行政村(后郭村、银湖村、湖边村、东升村)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经工作队牵线搭桥,爱心企业的捐赠为解决龙湖镇村学校教学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出了大力;市尾村“党建主题广场”改造提升后,行政村党建宣传氛围浓厚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在助力龙湖农副产品销售上也是不遗余力。通过“互联网+消费帮扶”,他们不仅成功将阁洲粽球、真味牛肉丸、兆兴香宝牛肉丸、金雀嘴茶叶等对接到“中山供销”线上销售平台,还与广东壹加壹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等落地的专柜、专馆、专区达成合作,通过建立消费合作长效机制,让潮州农特产品进入中山市党政机关、企业、学校食堂,摆上老百姓餐桌,产品销量得到不断提升。

综合施策防止返贫激发监测户内生动力

▲中山火炬开发区组团单位领导助学慰问。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驻龙湖镇工作队也是紧抓防止返贫不放松。在形成农户申报、镇村工作组排查和部门预警3种监测方式,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快速反应、动态清零的基础上,龙湖镇村两级在每季首月全覆盖排查后还会及时汇总监测数据和台账、召开专题研判会,对排查情况进行研判,有困难立即介入。

同时,工作队也积极助力落实“八有”“三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监测对象医疗保险,用好低保、五保和各类救助措施,落实兜底保障。一年来,工作队动用“党建结对”经费,慰问帮扶脱贫户、低保户、重点监测户、困难党员624户次22.3万元、教育资助30户11万元、大病救助20户9万元、修缮房屋2栋4万元。他们还注意激发监测户内生动力,通过送课下乡、开展技能培训、下发就业补贴等帮助群众拓宽致富思路、提振致富信心,筑牢脱贫群众思想“堤坝”,解决“长效帮”问题。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