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亮点!画家郑锦森:在绘画世界里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发布日期: 2022-08-07 19:45:19 来源: 新快报

新快报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李商隐《锦瑟》这句诗,去追忆美好时光,会情深意长。在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之际,新快 Plus 艺术荟推出"名家巡礼"系列报道——十全十美 · 盛装归来。它既是梦想,又是现实,艺术就是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完成好作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之际,日前新快 Plus 艺术荟荟友郑锦森整理他昔日的油画供荟友欣赏交流,为新快 Plus 艺术荟成立一周年献礼,郑锦森说油画是绘画世界中的一部分,一名成熟的画家,要能够融会贯通,一专多能,在绘画的世界里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郑锦森。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进郑锦森的工作室紫竹园,在他的工作室摆着十多件由他最近几年积累的油画。郑锦森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他的这些画进行展览,为他的艺术创作做阶段性的总结。在艺术荟里,荟友对郑锦森的印象是画竹子的画家,然而他在油画领域,也颇有成就。


(资料图片)

郑锦森的油画作品《西塘水乡》。

郑锦森告诉新快报记者,油画讲究质感,而中国画侧重讲究意象。油画需要画家对光有极高的敏感度,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物象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那就要用到不同的颜色表达物象。油画的颜色还可以表达物体的距离,通过颜色的深浅表达物体的距离。在郑锦森看来,油画重在色彩的对比色调和调和色调的运用,对比色分为冷色调和暧色调,冷色调和暖色调形成排斥,要形成特别显眼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冷色调和暖色调配合,比如在广告平面中,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常常需要用到冷色调和暖色调的配合。颜色搭配中还有一个调和色的运用,调和色即是颜色相近的颜色搭配使用,这种色调的运用往往能够形成画面和谐氛围。油画要求调子统一,如果暖色调和冷色调乱搭配,画面会很散,很虚,没有统一,而油画就是要求画面统一。调和色调的使用则要求画面营造出舒适的画面感。

郑锦森和他的油画作品。

郑锦森表示,画油画是为了更好地画中国画。油画来源于西方,西方的素描、石膏画、静物都是要求画家对光的掌握能力要透彻。油画同样要求画家掌握空间距离的技法,在一幅油画里,如果人物与背后的景物没有距离,则人物会与背景连在一起,分不清楚背景和人物的空间。而油画里用到空间距离的表达方式,人物与背景分得清楚,这就要求画家掌握素描和石膏画的技巧运用到油画里,才能将油画画好。除此以外,油画丰富的色彩表达,还有油画中空间距离的表达,可以运用到中国画中。油画和中国画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能将中国画画得更加细致,更加饱满,更加有质感。而郑锦森爱画竹,他正是采用了西方画里光线、距离远近的表达方式,他经过仔细的研究竹子,用西方画的表达方法运用到画竹中来,让他画的竹子看起来有立体感,也更有质感。

郑锦森的油画作品《流花湖金秋》。

在郑锦森的画室里,记者还看到他的多本写生册。每一幅写生画下笔看似凌乱,笔划潦草,实际上整幅画却干净整洁,物象表达清晰,画面构图和谐。

郑锦森的速写作品。

当天郑锦森兴起,邀上记者去他家附近的流花湖写生。78 岁的他,带上一个小袋子,里面装上一本画册和一个可折叠的小椅子,来到流花湖公园一个风景优美的角落,摆好椅子,一坐下便开始神情专注看着周围的环境,快速的在写生本上勾勒。不时有路人经过看热闹,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郑锦森,他依旧画他的画。取材生活里的场景,对真实的场景进行取舍,不到一个小时,一幅流花湖的写生作品便跃然纸上。他说,写生讲究的是快准狠,哪里画什么,提前在脑子里想清楚,准备的表达出来,且下笔后不可更改,如此画家脑子一定要灵活。写生速写完成后,他在写生本写下他的名字和日期,他说,每一幅画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完成。

郑锦森和他的速写作品。

对话

新快报:在新快 Plus 艺术荟里,你做了一个画有你竹子的文化袋,你有背过这个袋子上街吗?

郑锦森:有背过,这也挺有意思的,是自己从未有过的体验,现在人们都喜欢背一个袋子出门,我也算是赶一下当下的潮流。

新快报:除了善长画竹子以外,你还擅长画什么?

郑锦森:紫藤,我有画室叫紫竹园,也是因为我对紫藤有所偏爱,紫藤有紫气东来的意思,而紫气东来又是事业蒸蒸日上日上寓意,所以我也爱画紫藤,而在我家对面街有一颗紫藤花,每到盛开的季节,开得非常灿烂,非常漂亮,我又有地方写生,对紫藤就更爱了。

新快报:写生对画家的意义是什么?

郑锦森:学无止境,写生能够锻炼人的大脑,在写生的过程中,脑子要转的非常快,注意观察大自然,什么景象保留下来,什么景象要去掉,为了让画面达到最好的画面效果,脑子要高速运转该如何取舍,把最好的画面画下来,能够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新快报:你加入新快 Plus 一周年里面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话想对新快 Plus 艺术荟说?

郑锦森:新快 Plus 艺术荟有各种各样的画家,认识了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通过交流,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艺术创作也有所启发,这一年里收获还是挺大。我祝福新快 Plus 艺术荟能够越办越好,策划报道更多的活动,在新的一年里迈上新的台阶。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超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