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推动读书行动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师
□ 向爱国
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该行动就是要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各学校乘此东风建设“书香校园”如火如荼,校内外阅读氛围也日益浓厚。
然而,在开展学生读书行动的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指定的责任部门大多数是语文学科组,具体推动人也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成为推动阅读的主要力量,本无可厚非。但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读书行动的“代名词”,这还是不利于阅读行动的深入开展。因为语文教师如果在没有深刻理解读书行动意义的前提下,指导阅读工作的负担增加会让他们心不甘、情不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读书行动的实施效果,也与校长或学校分管领导自身的学科专业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出现了另外不该出现的现象,有极个别学校的校长或分管领导是语文教师或是文科类别的教师,学校在推动读书行动的力度上就大一些。反之,校长或分管领导是理科类别教师,读书行动的推动就显得迟缓且力度不大。
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和读书行动“健全读书长效机制”的要求相悖的。读书行动方案指出,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学校需要加强阅读指导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家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还要鼓励开设阅读课,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和跨学科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
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方案也明确提到,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需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要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在高考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业质量“指挥棒”下,高考命题也呈现出“无情景,不成题”的特征。因此,学生对各学科课内外知识的阅读都非常重要。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才能理解科学前沿知识和探索历程,才能传承各学科的文化精髓和科学素养。
由此可见,学校推动读书行动,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全学科教师都很有必要来参与指导学生阅读。学校还要想方设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他们都参与到读书行动的指导队伍中来。
让全体教师和社会人士参与阅读行动,学校可以做好系列推进和协调工作。一是转变观念,校领导要亲自参与并制定读书行动指导的评价体系,激励学校和社会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参与。二是制定书目,以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书目为主,各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各学科要推出学科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三是培训研讨,学校要邀请阅读指导专家或语文名师,对各学科教师的阅读指导工作进行有效的培训,让全体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有方向、有方法、有成效。四是协调力量,学校要利用校友会、家长、阅读名家、场馆基地等社会专业和公共资源,把推动读书行动的力量立体化和网络化。五是思行结合,各学科教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让学生学思用贯通,拓展读书实际成效。
只有学校全员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读书行动,学生的阅读面才会广泛,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增强,读书行动才能深入开展,读书的氛围才能日益浓厚,读书的意义也才能更加深远。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金东方教育集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