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流光轻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琵琶) 音乐: 吉玉
人间四月芳菲尽, 一树樱桃带雨红 。
这时节,最叫人眼馋的,莫过于那些挂在枝头的小果子了。
芭蕉新绿,樱桃初红,点点春雨荡开涟漪,枝头的红果儿沾着露水,鲜艳欲滴。
从先秦开始,樱桃便一直为古人所爱。
《礼记·月令》中记载:“羞似含桃,先荐宗庙。”
“含桃”,便是樱桃,它是堪登庙堂的贡果。
樱桃树比大多果树低矮,果实好吃,伸手可得。
果熟时节、莺鸟争相采食,算是玲珑星点、珠玑清脆。
即便在浪漫飘逸的唐朝,樱桃也只为皇室御用。
《太平御览》中有,“(景龙)四年夏四月,上(中宗)幸两仪殿,命侍臣升殿食樱桃,其樱桃并盛以琉璃,和以杏酪,饮酴醵酒。”
唐代时赐赠樱桃成为风尚,每逢暮春初夏,樱桃熟透,皇室会将樱桃分赐大臣,与臣下共享清凉美味。
王建《宫词百首》云:“白玉窗中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因樱桃的珍稀,为显尊贵,食用之时还会配以精美器具。
唐人很善于把点心做的娇巧玲珑,仿若一件件小的艺术品,让人在满足唇齿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视觉的治愈。
据史料记载,唐朝当时曾流行一种叫“毕罗”的蒸食唐果子。
这种唐果子以 樱桃果 作为馅料之一,蒸熟装碟之后,皮内的樱桃竟然果色不变,紫红如鲜,在薄薄的粉皮之内朦影玲珑。
清风徐来,茶余饭后,配以一碟酸甜的樱桃,品尝以樱桃为馅的美食,确是好一番享受。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清风婆娑,一树浓绿,阳光洒下大片细碎光斑,映得樱桃越发珠圆玉润。
南宋蒋捷的一首春词,赋予了樱桃更深层次的内涵。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颗樱桃知时节,一叶芭蕉看日月,这是古人的春愁。
蒋捷的诗,不说春天走远,只用樱桃的红、芭蕉的绿,述说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忧伤。
季节无声更替,于是便多了一份缱绻与不舍。
蒋捷也因为这首诗,被世人唤做樱桃进士。
樱桃红,芭蕉绿,流光易转,韶华易逝。
四季轮回,日复一日,在正当季的时间,吃着最应时的食物,万物都有时序,从不慌张,也不匆忙。
那些寻常岁月里的闲情逸致,最简单也最有味,最朴实也最亲切。
注:本文来源于云上文化,图片来源于隔凡生活美学空间
标签: